|
俄官方表露解决“灰色清关”问题诚意,但前景难测,在俄设加工厂成华商避险途径
![]()
本报记者 曾 航 上海报道
中国外贸再遇危险信号。
俄罗斯官方近日销毁了中国商人22柜集装箱的童装与童鞋。更为严峻的是,其余总计约7000柜集装箱、价值50亿美元左右的中国商品,也面临着全部被销毁的危险。
6月26日,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在意大利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证实了此事。她表示这批面临销毁的货物是去年9月在俄被扣押的。
俄方给出的销毁理由是,这些鞋子、服装存在有害物质,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而去年9月俄方查封这批货物的理由是打击走私和腐败行为。
目前这一消息在整个中国商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恐慌。据悉,为数众多的温州商人正试图组团前往俄罗斯驻华使馆对此事进行抗议。不过,有关商业协会还是更加“希望温州商人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谢榕芳这样向记者表示。
早在6月16日,温州鞋革协会就曾向温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一旦销毁中国商品的事件继续演变,将对中国商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初步估计,仅温州就有价值近10亿美元的产品被查扣、近2000万美元的货款在去年9月的“灰色清关”事件中被查抄,涉案企业达400多家。
“其中有200多家是生产企业,还有100多家贸易企业。”谢榕芳告诉记者,如果这批货物最终被烧毁,仅在温州就有至少100家生产企业会破产。如果考虑到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将有总计约10万名工人遭遇失业的威胁。
温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潘平平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此事。”他表示,该局近期将展开密切的调查,并将针对此事出台对策。截至记者发稿,温州市外经贸局尚未收到商务部和外交部门的正式通知。
俄方证据不足
6月中旬,多名在俄罗斯经商的温州商人先后来到温州鞋革协会的办公室,沉痛地陈述温州商品在俄罗斯被烧毁的事件。
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随即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商务参赞孙殿卿证实了此事。孙殿卿同时表示,不排除俄方继续烧毁中国货物的情况发生。
“我们希望俄方能够拿出法律依据来。”谢榕芳说道,俄方此次是以中国商品含有有害物质为由烧毁货物的,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商人见到俄方出具的有害物质鉴定结果。
谢榕芳认为,以这样的理由烧毁货物是缺乏先例的,因此她认为这可能只是俄方的一个借口,并预测不排除俄方接下来会以其它理由烧毁去年被扣押的中国商品。
2008年9月11日晚,俄罗斯官方以打击“灰色清关”为由,对莫斯科的露天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储存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
这是有史以来在俄罗斯发生的最大一次针对中国货的查抄事件,货值高达50亿美元,其中仅浙江就有7000多个集装箱的货物被查抄——这里的中国商家大多都是租用旧集装箱作为货物的存放仓库。
进入今年6月以来,形势急转直下。
据6月10日俄罗斯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莫斯科于当日开始销毁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市场上的大批中国走私商品。
俄罗斯总检察院侦查委员会官员称,根据俄地方法院的决定,当天开始在莫斯科销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大批走私商品。首批销毁的共有22个集装箱。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俄罗斯执法机关用于销毁这批走私商品的国家预算资金就高达约两亿卢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