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5 22:45:43
|
只看该作者
股指的运行规律与投资者的行为有关,但并无关乎素质问题。
[网友吴白丁]:请问嘉宾: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投资市场还是投机市场?应当怎么样来看待?我赔死了!
【程伟庆】:我个人觉得任何股市都有投资和投机的成份在里面,这在任何市场都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投资与投机的差别都在于投资者自身的一种行为。我觉得中国股市虽然说依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依然不够完善,公司治理有待于改进,市场的盈利资质依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无论是从当前企业盈利的基本面,还是从市场未来的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来看,中国股市的投资性机会依然存在。
比如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石油曾经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的金融企业的资质改善也十分迅速,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经济自身的一种增长,并同时为投资者业提供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这对投资者而言,所需要的做的主要工作是,细致分析企业的盈利,正确的判断股票的估值,其投资的机会往往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行为。
[网友流浪银河]:股市暴涨暴跌说明了什么? 很简单,说明中国故事不是投资场所,而是赌博场所,如此而已。
【金岩石】:市场上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的专家,还在用赌场理论来解释股票市场,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些说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我们把股价波动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价格到价格。这里面包含着赌博和博傻,但这并不是股票价格变化的全部。第二个层次是从价格到国民经济成长再到价格,是由于股价上升,整体市场的预期提高了,反过来拉动了经济成长,经济成长又提高了股票价格中的基本面价值,这就是一个良性互动。第三个层次是从个股的股票价格上升到公司的盈利上升,再到该股价格上升,这是基本面理论。
所以我们看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能仅仅用赌场理论和赌徒行为来解释市场现象,还应看到虚拟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网友索菲亚大教堂]:嘉宾:当年中石油海外上市,真的是市场容纳不了吗?现在每年海外上市的数十家公司,也是由于市场容量的关系吗?
【程伟庆】:市场的确存在着一个容量的问题,仅仅在三年以前,中国股市曾经是亚洲最疲弱的市场之一,而新股的发行和上市需要相应的市场环境的支持,这个条件在当年的确不存在,但目前来讲,市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长足的一个过程。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经由2006年年初的3.4万亿,上升到目前的16万亿。中国经济中的流通性也日益充裕,本土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为中国股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随着中国股市的行情的好转,大量的H股和红筹股的回归,已经具备了条件。我们相信,中国股市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已经市值增长了三倍以上,那么这种快速的增长在今年下半年,依然可以看到。
举一个例子,2006年新股发行的融资额达到了2700亿,今年,也应该有至少同等规模的上市规模。
[网友翱翔的猪]:嘉宾:您认为股市大起大落是否与中国百姓的素质有关?
【程伟庆】:股指的运行规律固然与投资者的行为有关,但并无关乎素质问题。我相信中国市场上有着最聪明的投资者,但是中国股指的运行之所以存在大起大落,有着市场结构性的因素,这包括了:第一,中国市场的自由流通股比重偏低,导致了股指运行上的杠杆效应。第二,尽管中国股市的总市值集中度上升明显,但流通市值集中度依然有待于提高。这说明了中国中小盘股的数量依然比较多。这也是引发市场波动性较高的原因之一。第三,中国投资者结构当中,个人投资者的比重依然较大,这也是导致市场大起大落的原因。但所有的这些原因,基本上是市场结构、市场制度方面的原因,与投资者自身的素养并无任何的联系。
[网友美到象猪]:隐性资产未必是什么好资产。通过所谓的定向增发,将大股东的垃圾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是拖累而绝非好事。
【金岩石】:隐性资产的弃暗投明和优质资产的注入,这是中国股市目前难以量化的价值驱动,在国家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考核国企经营者的时候,净资产的收益率可以做分子,也可以做分母,做分子就是做利润,做分母就是缩小资产,所以你会发现,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我国的会计制度、考核制度都在鼓励把分母做小,这就是中国股市隐性资产的来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除以他拥有的房地产面积,只能达到市场价格的1/5甚至更少,把资产做小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过去中国股市的普遍现象。优质资产的注入,由于和管理层的激励相结合,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注入的资产更多的是优质资产,而且注入的价格会远低于市场价格。这是一个利益驱动的结果,在这个利益驱动机制背后,没有注入劣质资产的空间。
[网友余le6]:那些说中国股市是投机市场的人是瞎扯蛋,美国纳指的暴涨暴跌说明了什呀?
【程伟庆】:美国纳指也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与美国道指相比也是如此。这说明了市场的这种波动并不见得是由于国别因素导致的,而是市场自身的特征导致的。纳指中的主要成股,是新兴企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波动,再加上美国网络经济的兴衰,加大了新兴企业的波动周期,这是美国纳指波动的核心原因之一。并不应该将美国的纳指和中国蓝筹股市场直接比较。
股市是一种虚拟经济,也是一种信心经济。
[网友Qingyanchun]:请问刘教授:中国现在的股市是否就这样地暂时完了?
【刘纪鹏】:看得出来,目前大家对市场的信心不足。我始终认为这是当前股市最严重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佳的一个历史时期,而股市又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基础。但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时期股市以来出现的政策及监管方面的现象不太满意,以至产生了股市的行情已经走完的悲观情绪?这确实是值得监管者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的。
首先,中国股市的行情这才刚刚开始,为什么大家又普遍认为牛市行情走完了呢?为什么在让“快牛”变“慢牛”的前提下,却出现了“快牛”变“快熊”和目前“快牛”会演变成“快熊”的悲观预期呢?核心问题还是还是大家对政策的预期不明朗产生的悲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制止住了“快牛”变“快熊”的行政手段打压股市的倾向。但是,在用市场供求手段上,如何让股市“快牛”变“慢牛”,而不是“快牛”变“慢熊”这一问题上,却还没有统一认识和思想。这一方面是由于股市目前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很多部门的政策都和股市有关。因此,在出台诸如财政部的特别国债政策、税收政策,银监会的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政策,外管局和央行的QDI政策以及证监会的公司债、海归股回归等一系列政策方面,目前显得缺乏统一规划。尽管在思想认识上大家都认为,中国股市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上升势头,但在具体的政策引导上,还有正出多头,不集中统一的现象。因此,规划不好,股市可能就会出现走熊的势头。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会与我们短暂的擦身而过。而一旦人们丧失了信心,市场走熊,我们所计划推出的很多利用牛市才能完成的重要任务,就无法实现。而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证券金融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也就无法建立。中国崛起的国际竞争力,也将无法提高。所以,现在股市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监管部门的决策要有利于“慢牛”势头的形成。目的也是为了走得更长远。而对投资人来说,则只有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才能建立起信心。所以我们说,4000点应该守住,主要是对政府监管部门和决策者而言的。而决策者的认识和对当前股市的判断,又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决定当前股市行情是否走完的关键。所以,这也是我们通过“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怎样的证券市场”这样一个论坛,让大家充分讨论,得出一个能够引导中国和平崛起的证券市场,究竟该怎样形成。我想这个结论,大家可能已经得出。当然,是这轮牛市不能到此为止,而是调整中的休养生息和有关各方的统一认识。
[网友xint]:请教程老师: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的投资思路与以前有什么差异?
【程伟庆】:股指期货由几个重要的功能:包括套利、对冲和加大增加杠杆效应。相比较而言,在趋势的市场中,股指期货可能更被作为一种加大杠杆效应的工具,而不完全是出于套利的目的,在目前的基金现有的考核体系下,这一点可能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