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国防部长下令创建网络司令部(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5 12: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思·亚历山大



  5月23日,纽约,美国防部长盖茨参加西点军校毕业典礼。6月23日,盖茨下令建立美军网络司令部。


  当地时间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式下令创建网络司令部,以协调网络安全以及指挥网络战。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美国媒体称,网络司令部的组建意味着美国准备加强对网络空间权的争夺。
  最晚10月进入工作状态
  盖茨当天签署了一份长达3页的备忘录,他命令美军战略司令部开始着手组建一个指挥网络战的次级司令部,并在今年9月1日前向国防部提交相关实施计划,据军方官员透露,司令部将设在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它最晚将在10月进入工作状态,并将于明年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随着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网络威胁和漏洞,这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意味着新增的风险。”盖茨在备忘录中指出。备忘录还说,网络司令部还将让美军全球军事行动同步化,并为美国的非军事部门和国际伙伴提供支持。
  “网络与海陆空同等重要”
  因为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家安全局也负责网络监控和信息拦截,盖茨在备忘录中建议,由现任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中将兼任网络司令部司令,而未来该司令一职则将由四星上将担任。
  此前,亚历山大曾将网络比喻为新军事战线,称其将改变美国未来国家安全状况。他说,随着全球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深化,美国国防部应该将网络空间的重要性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领域的等量齐观。
  国防部日遭“袭”百万次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称,国防部的电脑网络经常遭到骚扰和入侵,每天多达上百万次,对方可能是恐怖组织、商业间*或者青少年黑客。惠特曼还表示,约100个外国情报机构曾试图入侵国防部的网络,“我们知道有外国政府正在开发进攻性网络能力。”
  而对新建的网络司令部是否有能力发动进攻性网络行动,惠特曼没有直接回答,仅表示“该司令部将尽一切所能保护国防部网络。”
  而在白宫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曾表示,将提名一位负责协调网络安全的白宫官员。奥巴马本月初称,美国主要的金融、电力系统网络尚不能完全应对网络入侵等威胁。(谢来)
  ■ 争议
  美军方否认“网络军事化”
  美军一名资深官员透露,该司令部的规模不会很大,它将由数百人、而非数千人组成。美国媒体指出,低调启动网络司令部是为了打消来自民间的担忧———军方可能控制全国的电脑网络。
  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林恩称,网络司令部的成立“不是将网络军事化。”林恩称,该司令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美军15000个电脑网络以及700万台电脑的安全,美军在作战时需要依赖这些网络。
  国防部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则对媒体表示,网络司令部的职责将保护美国军方网络系统的安全,但不包括其他美国政府网络或私人网络系统。(谢来)
  网络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全球网络依赖程度深化,要求国防部更新作战原则,视网络空间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领域同等重要。
  ———美网络司令部首任司令亚历山大(兼任)
  ●全球首个网络战司令部最晚于10月正式运行。
  ●美军网络司令部由数百人组成。
  ●网络司令部将负责美军15000个网络及700万台电脑安全。
  ●美国防部据称每天遭到上百万次骚扰和入侵。
  ■ 观点
  网络战背后有陷阱?
  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虽然美国已“抢先一步”成为首个成立网络司令部的国家,但他国应警惕其提出网络战概念的技术陷阱。
  宋晓军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军几乎所有军事装备的费用都呈下降趋势,为此军方将其武器装备大规模网络化。成立网络司令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范军方网络系统遭到黑客侵袭,避免泄密。
  但宋晓军强调,所谓网络战概念有炒作嫌疑,其中可能存在技术陷阱,因为世界各国所依赖的互联网从软件到硬件,其核心技术和基础框架都源自美国。
  当问到其他各国是否也会跟随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宋晓军表示:“我认为聪明的国家不会这样做。”他认为,即便其他国家加入网络空间控制权争夺,在核心网络技术上依然落后于美国,除非完全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新的网络系统。采写/本报记者 谢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0:44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