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国务院有关节能减排的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三年来,我国前所未有地相继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行政、经济等节能减排举措。这些节能减排政策效果如何?记者18日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
单位产值能耗持续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全年可望下降5%。
一季度,工业各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普遍降低。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单位增加值能耗均下降,其中钢铁行业降低7.51%,有色行业降低16.58%,电力行业降低10.17%。
三年来,全国认真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以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从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看,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与污染排放总量双双下降——全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27%,节能8980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4.66%和3.14%。
2008年,这两项指标继续双下降,而且降幅比上年明显加深,全国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4.42%和5.95%。
三年来,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这意味着节约了数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减排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节能减排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我国众多行业对能源的消耗下降带动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但扎实有效的工作和政府的坚定决心无疑是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深入的主要原因。
去年,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经济等措施,包括严控土地信贷闸门,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保的评估、审查制度,通过提高门槛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去年完成了关停高耗能和高污染排放的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的任务,淘汰数千万吨落后的水泥、钢、铁生产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