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话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许多大事,既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又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外需下降,经济增速放缓。
虽然如此,我国经济依然呈现出诸多亮点: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强、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今天起,本版推出“岁末看形势”系列报道,与读者朋友一起盘点不寻常的2008。
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创新高
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
记者: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盘点2008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孙政才:2008年,在发展基数高、突发事件多、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极为难得的好成绩,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是粮食总产、单产双双连续五年增产、双双超历史最好水平。农业部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将超过1998年10246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粮食单产首次突破320公斤,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连续五年粮食单产持续提高。
二是油料生产实现较大恢复,扭转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连续8年下降的局面。预计油料总产增加约280万吨,扭转了产量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大豆产量增加160万吨。两项合计折油970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2个百分点。
三是生猪生产快速恢复、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预计全年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5%左右;鸡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其他“菜篮子”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
四是农民收入将实现连续五年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0%。从全年看,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仍呈明显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高增幅。
各方面普遍认为,今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处置难事,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记者: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遭遇了多方面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农村经济依靠什么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孙政才:这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比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资金规模达1028.63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及时出台并两次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进一步加大粮油和生猪大县奖励等。
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圆满完成和积极推进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奥行动”、饲料整治和奶站整顿等多项重大任务。
农业部门始终抓住这几条,一是立足全局保供给。二是转变方式强基础。推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组织实施50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三是千方百计促增收。
金融危机挑战严峻
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
记者: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孙政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急剧加深。可以预计,明年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有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据农业部监测,9月份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由前期持续上涨转为掉头下行。10月份全国稻谷、油料、棉花、蔬菜、生猪等31种产品中有30种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11月份又有27种进一步下跌。其中,11月份稻谷和玉米价格分别比9月份累计下跌9.2%和9.4%;猪肉11月份比2月份最高价下跌23.3%;籽棉收购价11月份已达五年来最低水平。当前国际农产品价格跌幅比国内更大。世界银行10月份发布的28种农产品价格中,有23种下跌。据分析预测,明年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更大。所以必须把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放在十分重要位置。
二是农民工返乡回流明显增多。据农业部最近对安徽、河南等七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和江苏、广东等四个劳动力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今年10月底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总数比上年减少6.5%。明年春节后到5、6月份期间,农民工就业供求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三是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农产品销售和价格,影响农民就业和收入。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新的挑战。这几年,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很快,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但我国正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还不少。在经济困难比较多、农业效益下滑,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强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更容易暴露和放大。
五是在连续五年增产的基础上,明年粮食继续增产空间很小、难度明显加大。
总之,各种迹象表明,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必须坚定信心,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切实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千方百计确保农业获得好收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记者:那么,有利条件有哪些?
孙政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促进“三农”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大。国家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还将出台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这些年农业系统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政治和组织保障更加坚强,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今年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冬油菜面积又扩大了800多万亩,苗情长势总体良好,重大动物疫情平稳,为明年春夏农业生产打下了较好基础。
千方百计确保好收成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要把农业稳住
记者: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如何化解不利因素,扩大有利条件?
孙政才:过去的情况表明,在粮食连年增产、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往往容易放松农业;在各种挑战比较多、集中力量应对经济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农业。但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经济社会发展越是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稳定发展对全局的支撑保障作用越重要,越要切实加强农业。中央领导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要把农业稳住,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对缓解当前的困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把提高农民收入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业丝毫不能放松,农业部门责无旁贷。
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的考虑是,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大局,坚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的目标不放松,重点要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健康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力度,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张 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