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中国经济近日复苏迹象明显,但由于外贸出口持续低迷,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再次双双告负。专家预计,这两个指数在下半年有望由负转正,中国经济复苏迹象将更加明晰。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7.2%,环比上涨0.1%。
全年CPI或为1%-2%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从国内来看,农产品供给稳定支撑了价格处于低位;从外部看,国际大宗商品能源价格处于下行通道,输入型价格上涨压力不再存在。
虽然两项物价指标继续表现为负值,但其降幅却在收窄。庄健表示,这反映了我国宏观政策对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与4万亿元投资密切相关的企业开始停止去库存化的过程,需求逐渐上升。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好转,投资消费需求上升,今后几个月我国物价走势将逐步回到正的水平上来。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证券市场主席李晶在发给本报记者的报告中也预计,下半年CPI和PPI将由负转正。
李晶表示,现在大宗商品需求正在复苏。此外,美元持续走低可能会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李晶预计,中国全年CPI预计为1%至2%,“全年CPI涨幅还要看下半年的走势。”
出口价格值得警惕
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一些经济指标也出现了止跌的迹象。但总体上看,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经济衰退还在持续,全球需求依然低迷。
尽管近两个月来,由于流动性充裕推动一些基础性产品价格明显反弹,但与去年高位比仍然较低,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上仍处于下跌通道中。从供求看,我国工业品总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进而抑制我国PPI的快速回升。
李晶表示,现在出口情况依然不景气,因此下半年支撑经济复苏的动力仍然来源于投资。“我觉得最重要的调整就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定要从出口导向转成内需。另一方面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量很大,对经济有比较直接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应该提高整个国内服务行业和个人消费行业对GDP的贡献。”
李晶认为,全年来看,出口可能继续告负。外部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短时间内不会减弱。数据显示,一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达-0.2个百分点,4月出口降幅扩大将对GDP形成更大的下拉作用,而且未来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消费和投资。(记者 马继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