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薄熙来再赴武隆垮塌现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1 12: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薄熙来再次赶赴武隆“6·5”山体垮塌现场。
   
    昨天(10日)一早,市委书记薄熙来再次赶赴武隆山体垮塌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慰问遇难者家属和救援人员。薄熙来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排除一切困难,调动一切力量,进一步加快施救进度。

    鸡尾山一直下着雨,救援增加了难度,但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都毫不畏惧,在现场冒雨作业。沿着一条从绝壁上开凿出来的陡峭山路,薄熙来一行来到垮塌山体旁一个山坡的半山腰。在狭窄的山路上,3台钻孔机隆隆作响,正在加紧钻探通向矿井的探测通风孔;山下,数十名抢险人员已在乱石嶙峋的滑坡体上,平整出一块供大型直升飞机投放挖掘设备的卸载场。薄熙来和抢险人员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抢险救援总指挥部,薄熙来听取了市国土房屋管理局、市能源集团、消防武警总队、市卫生局、水利局、市建委及武隆县等部门和区县负责人关于施救情况的汇报,并特别询问了目前参与探测钻探的钻孔机数量、挖掘机每天掘进的能力、大型直升飞机到场作业的准备情况等,对施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工作要求,对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明确了方向。


    薄熙来说,现在是营救最关键的时期,早一天,晚一天,就能决定人的生死,这个时候能最具体地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尽管困难很大,但我们决不放弃,井下的矿工都在心急如焚地期盼着!我们多一个办法,多使把劲,就会给井下被困矿工多一份生还的希望!因此,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加快救援工作进度,每一项关键的营救工作,都要精心策划,并作出“倒计时”的安排。

    薄熙来指出,营救井下矿工,最紧要的是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打通联系井下矿工的探测通风孔。专家认为,能够准确贯穿到矿井的几率尚不足10%,而受作业面狭小的限制,目前现场只有3台钻孔机,成功的把握不大。必须立即调集更多钻孔机到场打孔,力争把成功的几率提高一倍。如能与井下矿工取得联系,并及时为他们输入营养液,就能大大增加获救的成功几率。二是加快救人巷道的掘进速度。由于岩石坚硬,原来每天只能掘进3米。现在我们千方百计提高效率,实行24小时不停机,把每天掘进的距离增加到5米。虽然提高进度后全部完成180米的巷道掘进,还需干一个月,但我们也要尽全力去做。三是下决心寻找矿坑洞口。现在有许多几千、上万吨的巨石填满山谷,封堵矿坑洞口,尽管难度很大,但决不能放弃,要下决心排石。要调派更多的挖掘设备到场施工,全面提高工作进度。四是要全力争取大型直升飞机尽快将挖掘设备投放到作业面。要想尽一切办法,市里也全力创造条件,民航、机场要做好配合。要加紧运送足够大型挖掘设备到卸载场等候调运,作好所有开工准备,决不能因为准备不足贻误宝贵的救援时间。五是要准备好营养液、医药品等生命保障物资,一旦发现井下矿工,就能迅速输送井下给他们补充能量。薄熙来强调,我们要围绕抢救生命这一目标,调动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困难,组织一场最有力度的攻坚战,这就叫“不惜一切代价”。

    薄熙来还特别叮嘱所有参与抢险的同志,现在正处雨季,雨多雾大,地质滑坡险情加剧,抢险现场附近山崖上还有几个70多万方的悬体随时可能垮塌,一定要严密监控,严防发生新的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他还要求,要切实搞好卫生防疫,避免灾区发生各类疫情。

    随后,薄熙来与遇难和失踪者家属亲切交流,他说,在这次灾害中,你们失去了亲人,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现在重庆各界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开展营救,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切,王德学等同志还一起坚持在现场。对已经遇难的家属,市、县会给予周到的安排。薄熙来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悲伤,要在政府的帮助下安排好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说,在“6·5”灾害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昼夜奋战,使得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救援地方条件恶劣,空间狭小,气候无常,给施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全国各地发生的灾难营救中,像武隆这么大的困难很少见,希望各方救援力量坚定信心,继续抓好下一步的工作,使得救援工作更有成效。

    国家救援中心副主任王志坚,市领导黄奇帆、范照兵、凌月明随同参加了现场指挥抢险救援。(记者刘长发) (责任编辑:王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20:43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