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京写专栏:拉近政治与平民的距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9 11:2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8日,俄总理普京(中)跟俄罗斯国防部女子寄宿学校的学生卡佳-卡扎科娃(右一)一起唱歌。资料图片

  俄罗斯总理普京近日为《俄罗斯先锋》撰写了专栏文章,他的处女作名为《解雇一个人为什么那么难》,据说是杂志总编的命题作文。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裁员问题不可避免,这无疑是一个普遍性话题。话题虽然平民化,但一经普京之手,似乎就有了深意。普京在文中写道:“越是大型的组织争斗越激烈。每时每刻都会有冲突产生。这些矛盾都是源于人们互相追逐各自的利益。”普京承认在他任职总统的8年中,克里姆林宫内部的斗争也很激烈,也顺便表示了自己在俄罗期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果然,他的文章引来了各方解读,有人就认为是在警告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不要轻视他的存在。联想起梅德韦杰夫前些日子开视频博客,不定期发表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两人与媒体间的互动倒显出了一些竞争的意味。

  普京写专栏并不让人吃惊,因为近年来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在文艺与体育方面的才华。从打猎、钓鱼、骑马,到他的柔道黑带段位。去年,还公布了他的一幅油画作品,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似乎也是俄罗斯男性时尚潮流的引领者。给各国公众的印象是,他既有艺术化的政治谋略,也有政治性的艺术灵感,让人常常想起那首在俄罗斯流行的歌《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不过普京此举,倒让人联想起政治家与文化的关系。一个政治家能在打理政务之余,从事一些与写作或艺术相关的事,不仅能使自己的形象不那么刻板,也能让民众对文化多一些尊重。中国古代就有这个传统,三国时代的曹操、曹丕、曹植所开创的建安文学,就引领过一个时代的文风,诗、赋、文方面均有突破,让当年已趋衰微的文学焕发了生机。唐宋八大家中的多位大家,也是当年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就是到了近代,孙中山、陈独秀也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西方政治家中,也不乏这样的角色,英国首相丘吉尔还凭其《二战回忆录》,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不过政治家摆弄文化,也担心两种情形。一种是并不理解文化理想与人文精神,只是一味地附庸风雅,想显示多才多艺,虽换来一片虚假的叫好声,其实不过是一种假象。这方面做得最离谱的,要算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主政时间长达18年,肯定是一位政治家了。他喜欢对别人说自己的故事,说得也很诙谐,于是有人建议他写小说。果然他“不负重望”,《垦荒地》、《小地》等小说陆续面世。第一书记的小说无疑会带来一片叫好声,甚至被提名苏联文学最高奖“列宁奖”。不过此事却让勃氏声名狼藉,最终有人爆料,这些只不过是一些枪手的代劳。因为一个政治家想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让自己挂上文学家、思想家的头衔着实太容易了。历史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一旦暴露出是个水货或赝品,反而毁了一个政治家的名声。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把文化当作谋取政治权力的一种手段。文化和政治总有点亲戚关系,尤其是在非常时期,文化对公众的煽动性要远远超过政治。借文化来进行激烈的政治斗争,也是一些政治家热衷的手段。不仅当代中国有此先例,前苏联的斯大林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让人惊惧的历史表现。

  在这个政治家越来越刻板的年代,普京能写专栏文章,还是值得政治家们思考的。这至少显示了政治家与公众平等对话的意愿。比起清一色的公文报告来,肯定会让公众少一些对最高权力的畏惧。这种带有个性化的沟通方式,只要是对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无疑会拉近政治家与公众的距离。比起等级禁严、高高在上的权力秩序来说,这种政治家的“小动作”,也会使政治生态显出一些人性化的色彩。(叶匡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7: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