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民族文化视角看朝鲜对外政策
郭 靖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24)
【摘 要】朝鲜的对外政策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民族文化因素是亘古不变的,在朝鲜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缘环境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
【关键词】朝鲜;民族文化;对外政策
考察朝鲜的对外政策,不难看出其诸多朝鲜民族文化的痕迹,例如,朝鲜对其历史角色中经验教训的思考,对其特殊的地缘位置的思考,以及较之其它民族更为独特的民族性的考虑等。即便今日的朝鲜不按常理出牌,渐易常态,但这些民族文化因素往往是其在制定对外政策中要考虑的偶然因素中的必然。
一、朝鲜对外政策中的历史思考
19世纪之前,中国的各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之间保持着宗藩关系,中朝关系构成了天朝朝贡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国各朝在朝鲜半岛上都扮演着文化输出者和矛盾调和者的角色。中朝的宗属地位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表现最为明显。唐初,朝鲜半岛呈现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并存的状态,且三国间的矛盾斗争不断,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北部的高句丽联合百济在发动对新罗的侵略时,唐太宗李世民在新罗的请求下发兵高句丽,后一直试图将势力扩充到朝鲜的日本介入半岛事务,但终唐王朝与新罗合力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可见,朝鲜封建时期的历史是一段从属史,朝鲜的存在与灭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意愿和决策,朝鲜半岛的命运常掌控在大国的手中。作为“鲸鱼群中的虾米”,朝鲜历史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对地缘政治命运的反抗与不驯,这种反抗与不驯,在现代就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对于强大的敌国的强烈不安与敌视,而这种强烈不安与敌视又由于难以改变的地缘位置和周边环境而不断固化,最终形成了朝鲜人典型的战略思维。
公元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摆脱了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同时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之路。日本的海外扩张着眼点首先就是邻近的朝鲜。从1876年起,日本武力进攻朝鲜,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后,逐渐将朝鲜作为其殖民地,进行了35年之久的殖民统治。这期间,朝鲜民族无所谓主权,也无所谓人权。政治权力的丧失、经济利益的损失、民族文化的摧残使朝鲜人民看到自主、自立、自卫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发展之重要。
1945年日本战败后,朝鲜半岛也并未迎来半刻和平,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在战后争夺势力范围中的牺牲品。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地理意义的北纬38度线把半岛分为两个国家,于是,朝鲜半岛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新一轮力量对比的角逐场,并在此导致辞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经过这场战争,中苏建立起了特殊的利益关系,美国从此长驻韩国,为朝鲜的安全及自主发展埋下了隐患。
从历史到今天,朝鲜一直以来的从属地位,长期的压迫,侵略和支配使朝鲜人民愈加渴望支配自己的命运。目前为止,朝鲜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国内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并把经济自立视为实现政治自主和军事自卫的前提。可见,朝鲜的主体思想理论,也可以理解成是朝鲜对历史上形成的从属地位的耻辱意识在其对外政策中的一种折射反映。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朝鲜的主体思想理论的提出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朝鲜一直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这使朝鲜无可依附,但这也正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朝鲜走自主道路的必要性。
其次,历史上朝鲜的藩属殖民地地位也使朝鲜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今天的朝鲜所面临的政治环境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严峻。一方面,曾经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瓦解,朝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前社会主义市场;曾有的政治依托也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而不复存在,朝鲜的周边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视朝鲜为“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对朝鲜实行经济封锁和经济制裁,军事威胁,这无疑使朝鲜大受刺激,不安全感更加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朝鲜提出“先军政治”便不难理解,朝鲜力图“在军事先行的原则下,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把军队树立为革命的支柱,推进整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先军政治”无疑是朝鲜把历史教训和现实困境相结合而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朝鲜坚定地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带来朝鲜半岛的统一。正如金正日所说:“先军政治是我的基本政治方式,是带领我们革命走向胜利的万能宝剑。”目前,先军政治已成为朝鲜内政外交的基本战略,这张军事牌已成为朝鲜获取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二、朝鲜对外政策中的地缘因素
朝鲜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北与中国为邻,东北角与俄罗斯相接,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韩国相邻,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东为日本海,西为黄海。显然,朝鲜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同于其它战略要地,朝鲜毗邻的都是强国,历史上的中国与日本,如今又加上俄罗斯(苏联)和在东北亚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美国,朝鲜半岛显然已成为各大国的重大战略利益集聚区。
这样的地理位置带给了朝鲜特殊的发展条件。历史上,中国是东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朝鲜深受大陆汉文化影响,璀璨的东亚文明使朝鲜的民族文化得以迅速发展,而在朝鲜的东方,与它隔海相望的日本也迅速崛起,以日本为中心的海上文明圈向周围辐射时,又最先传给了朝鲜。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临近的地理位置一方面给朝鲜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但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强盛的陆上王朝向海上扩张时,朝鲜成为了大陆的军事基地;海上强国向陆上袭来时,朝鲜又成了海陆间的跳板,所以如何在大国之间生存与发展成了朝鲜独特的地缘环境带给它的挑战。
长期生存在大国之间,朝鲜半岛逐渐探索出了一种生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缘政治文化。早在朝鲜的三国时候,新罗就掌握了一种外交艺术,即利用大陆共存的各王朝之间的矛盾,让它们相互牵制,以减轻自己的压力。高丽王朝继承了新罗的外交艺术,摸索出了“在外交上俯首低眉,在军事上决不让步;在名义上称臣纳贡,在实际上保持独立”的外交策略,使其成功地周旋于大陆各王朝及诸国之间。朝鲜的对外政策恰似金大中所言“由于我们位于四大强国之间,我们必须慎重从事,在外交上力求平衡。”
今日的朝鲜也承袭了这种外交艺术,推出了全方位外交,从保守单一转向了多边开放的外交模式,其中自然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朝鲜一直以来的地缘文化给他的固有思维模式。作为大国利益集结点的半岛小国,在外交上一度陷入孤立状态的弱势国家,推行全方位的外交,走一条“均衡战略”路线,游离于大国之间,以保持最大限度的行动自由似乎是最现实的。冷战后的朝鲜因苏联的样板化经济模式,连年的自然灾害,西方的不断打压,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消失等多方原因造成了国内经济困难,社会主义政权不稳,这些使朝鲜调整对外战略,走一条温和的外交路线成为可能。1999年9月,朝鲜外相白南淳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理念,具体内容为:把加强朝中、朝俄关系作为其外交基轴,全面恢复和发展同中、俄的传统友好关系;把改善朝韩关系作为突破口,以期在朝鲜半岛的统一及朝鲜的经济振兴上有所突破;把打开朝美关系作为核心,以缓解外在压力;以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作为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改善对美关系。
事实上,全方位外交也是朝鲜“均衡战略”的体现,朝鲜提出:当面临某一大国的强大压力时,为维持其体制的生存和国家的安全而与其他大国结成同盟,从而减轻自身压力。如今的朝鲜在安保上就是利用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力学关系来牵制美国,朝鲜就像一个杠杆,正在以微小的力量周旋于各强势体之间;在全球战略上,朝鲜用与诸西方国家调整关系来缓和与美国矛盾。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朝鲜为“无赖国家”,“朝鲜导弹威胁论”成国美国继续在亚太地区驻军和研制并部署TMD与NMD的重要政策依据,朝鲜积极推进与中国、俄罗斯的外交,并加强了与欧盟、亚洲及中东地区国家的关系,也是对美国的一种压力,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温和的反抗。
三、朝鲜对外政策中的民族性因素
朝鲜是一个民族单一的国家,单一的民族构成以及密集的民族聚居形成了朝鲜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在朝鲜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
从民族文字上讲,朝鲜十五世纪中叶便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十九世纪开始使用,对一直以来处于大汉文化圈的朝鲜来说,这是朝鲜人民民族意识的一次觉醒;从古文学作品上讲,朝鲜虽一直沿用中国的文学体例,总也总是力图显示其自主意识,《东文选》卷首就有这样一句诗“是则我东方之文,非宋元之文,亦非汉唐之文,而乃我国之文也。”与此类同,在《与锋堂全书》中也有这样一句,“我是朝鲜人,甘作朝鲜诗。”可见,朝鲜文人是强调朝鲜与中国的文学区别的,并把这种区别看成是朝鲜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史学上,很多方面朝鲜都模仿中国的体例,《留记》、《三国史记》、《高丽史》等等都与中国的古书籍体式相同,但却在朝鲜的开国历史中记下了檀君神话,强调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我们民族自己”就成为朝鲜国内最响亮的口号。类似朝鲜民族生活上的例子也有很多,从服饰上讲,男士穿短襦肥裤,女士着合衽长裙,从食物上讲,酱汤、米条、打糕独具特色等等。可以说,朝鲜是东北亚民族特性保存得最完整的民族。这些都能折射出朝鲜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朝鲜的对外政策方面也有所体现。
在对韩外交中,朝鲜提出了“民族互助”的政策,即顺应南北方共同的渴望民族统一的心理,高举“由我们民族自己”的口号,淡化彼此间的意识矛盾,减少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以促进南北方的统一和共同发展。对此,韩方也本着金大中时期对朝和平、和解、合作的方针,提出以增进和平,共同繁荣为主要精神的对朝和平繁荣政策。具体内容有,积极推动南北军事会谈,努力实现南北对话制度化;将对朝援助方式转变为中长期的开发形式,分阶段推进开城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排除障碍干扰,尽快实现离散家属团聚的定期化和制度化;在短期内实现京义线和东海线铁路公路的连接计划等等。从卢武铉执政至2004年底,朝韩共进行了56次不同级别的会谈,议题包括离散家属会面、和平解决核问题、缓和半岛军事紧张局势、推动开城工业园区建设、南北铁路公路连接等诸多问题,对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在政经分离的原则下,韩国政府更是放宽了韩国企业与朝鲜经济合作中资金投放和产品出口等限制,双边贸易不断扩大:2001年为4亿美元,2002年为6.4亿美元,首次取代日本成为朝鲜第二大贸易伙伴,2003年达7.24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2.9%,2004年又提升为6.9亿美元(资料来自韩国统一部)。可见,朝鲜的“民族互助”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朝鲜民族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情感的支撑下,南北的统一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预想未来的朝鲜政策,考虑到朝鲜的历史、地缘、民族文化因素,从目前的形势看,朝鲜在政治上会继续奉行主体思想理论,先军政治战略,必要时仍会以核、导弹向世界宣示其存在,一方面保持国内自主以此鼓舞、动员国民,做好国内的操控战略,从而保证政权的稳定,另一方面以此应对严峻的周边环境;经济上,朝鲜将会进一步扩大与各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朝鲜将会充分利用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利用各方援助,尽快恢复国内经济……
总之,考察朝鲜的外交政策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对我们了解朝鲜,发展中朝两国的传统友谊,更好地制定我国的东北亚政策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