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副教授称微软切断5国MSN显露网络战端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8 11: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美军网络战中心内部情景示意图
  作者:和静钧
  微软公司5月30日在其网站上宣布,该公司依从美国政府禁令,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这五个国家的公民发现,他们不能正常登录MSN服务了。
  一个公司,即便是跨国公司,因控股人的民族性和公司人格的“国籍性”等约束,往往要服从公司所属国的国家安全政策,调整其产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因而世界各地常发生贸易服务往来受阻之事。
  然而,传统贸易制裁,虽给目标国造成了相当困难,但没有造成灾难性和毁灭性的结果。贸易产品的可替代性缓解了制裁的严重程度,高端产品缺位,总可以通过低端产品的跟进而填补漏洞。基于这一点,传统贸易禁运,并没有上升为国家间的贸易战。
  即使上升为一类战争,近代发展起来的“有限战争理论”,总会框正这类战争的手段,并不会影响到非军事战争人员的普通生存状态,在人道精神影响下,贸易禁运并不会沦为不分青红皂白的贸易全封锁。传统贸易关系中的“损益相等论”,也说明贸易禁运会给实施国和目标国造成相同的损失,区别只在于承受损失的能力方面。

  然而,所有以上的假说都基于传统贸易的一般经验,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服务与技术贸易,更不适用于处于高度垄断地位的IT巨头微软。
  初看,网络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不受障碍性”,殊不知,这些“基本属性”是建构在为数不多的几个IT垄断巨头所提供的基本操作和服务平台上,只要它们撤下通向这些平台的“梯子”,网络顷刻就成为一个黑洞。一方的高度控制和垄断,另一方的高度依赖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发生在网络的“贸易禁运”的灾难程度将远甚于基于实体平面上的传统贸易制裁。
  微软此番出手,暴露了“自由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巨头公司的“民族性”,不论它如何高调,都不可能偏离于扮演某个特定国家“狭隘利益”维护者和追随者的角色。
  微软“小试牛刀”,从时机上看似乎很不合时宜。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伊始,就推行现实主义式的“新思维”,表示将向进一步消除对古巴长达数十年禁运的方向努力。在此之前,布什政府也把朝鲜从“支恐”黑名单中删除。有如此“乐观形势”,微软却突然发力,直取五小国,以低微的代价取得了不对称的显著效果,直接影响了这五个国家普通用户的“网络生存状态”,无怪乎古巴人称人权受到侵犯。
  不妨放宽我们的视界。西方国家近年来加紧散布“黑客攻击”论,声称其敏感部门被来自敌对国家的“黑客”侵犯。炒作“黑客”事件,夸大了来自网络技术弱国的黑客的危险性,掩盖了网络技术强国因其技术上的垄断而对整个世界构成的致命性危险。反复的舆论“轰炸”,给人以真的有什么网络奇兵“大军压境”的印象,刺激本国公民支持国家发展网络军事设施。
  这么分析,微软此次出手并不简单,更像是一次“网络军事演习”。微软今天指向五小国的枪口,随时可以转向其他国家。显然,微软切断五国MSN服务之举,露出了网络常规战争的端倪。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1 00:23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