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危机下,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式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 22: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游离者 于 2009-1-11 22:19 编辑

“现在我们都成了中国人。”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近日在文章中这样说。他的意思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既有市场经济的活力与灵活性,又有政府干预的“安全感”。其实,伊格内修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国经济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金融大漏洞,而呈现出某种“安全感”,不仅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政府干预作用,还在于中国老百姓善于过“紧日子”的文化特征。尽管有许多人都在批判和反思中国当下的浪费和奢侈,但是,无论怎样,就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手大脚地花钱还是少数。那些看似奢侈的花费,大多是以下四种情况:花得不是自己的钱,花得是“意外之财”,花钱时有求于他人,或已经有了足够的积蓄。  
     所以,在美国,笔者常常会察觉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人看到某件商品时,一般都很快决定买或不买;而华人在买大宗商品时,通常会犹豫半天,可能还会货比三家,甚至试图讨价还价,好像自己最近陷入“经济危机”似的,其实他的银行账户里可能存着许多钱。这点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家庭平均储蓄率2007 年达24%,稳居世界各国之首,而美国人家庭的平均储蓄率则连续20多年逐年下降,在2007年仅为0.7%。与美国的股民人数相比,更多中国人仍然倾向于比较被动却非常安全的理财方式:存银行、买国库券。这就是中国人生活习惯中所谓的“紧日子”。  
     现在,一向以大房子、大车子、高消费为自豪的美国人开始怀疑滥用信用卡的“借贷式”生活。许多理财专家呼吁美国人控制消费欲望,购买力要限制在自己的财力之内。过去,多家外国金融机构都抱怨,中国从政府到普通公民的理财方式都过于保守,但是,在出现金融灾难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现金储备还是有许多优越性的。正因为此,有美国经济学家说,美国失败的投资银行像喜欢购物的美国人一样,开支早已超过了支付能力,怎么又会不闹出金融危机来呢?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不同,正是需要刺激而不是抑制消费的时候。但是,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问题的关键或许是相同的,我们究竟该怎么消费? 
     一种以“紧日子”为重要特征的“中国方式”的存在,可以为质疑自由资本主义的人们提供另一种选择。也许,在这种“紧日子”的基础上,推行某种市场经济和适当政府监管的结合、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结合、风险投资和传统型投资的结合,正是在资本和信息高度流动、高度分散的全球化时代管理国家经济的有效政策。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实施并整理出“紧日子”的经验,也将是对世界的一份贡献,并能促使美国履行自己的“财政责任”。  
     由此看来,“紧日子”的过法对美国是启示,对中国也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正如华盛顿的一位地产经纪人对笔者说的,“在许多美国人讨论应该借鉴中国的一些生活和经济管理方式的时候,中国人却在学着像美国人一样生活。他们买汽车、炒股……”,他说,华盛顿市政府今年8月刚开始一项租赁自行车的业务,目的是让市民选择环保和可以健身的交通方式,“就像中国人那样”。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几家汽车公司增长最快的市场都在中国。中国人是否看到依赖汽车给美国带来的能源、环保甚至肥胖问题呢?也许这场金融海啸是个警告:不要走美国走过的弯路。”   (转载于新浪博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3 19:43:0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结构是有美国的国际货币发行特权有关的,实际上是全球为其消费和军备买单。美国在这方面优势的完全衰落还需要好长时间。首先是美国必须失去作为世界最大金融市场的地位,否则跨国金融资本流动还是会用美元结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3 22:29:36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9 07:00:21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2# 临济禅


不错啊!分析独到,不愧是学有世界经济学知识的,先顶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0 00:35:58 | 只看该作者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3 23:22:44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18 23:02:43 | 只看该作者
有利有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18 23:17:18 | 只看该作者
穷则变
变则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21 13:26:46 | 只看该作者
说是这么说,可总有一天在中国的诚信的晶盾下,取代金融流动市场的可能会加快步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1:0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