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已投入19亿元保护屈原祠等三峡文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9 11: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重庆5月18日电(记者朱薇 张琴)截至目前,中国在建设三峡工程过程中已先后投入19亿元,基本完成对张桓侯庙、白鹤梁、石宝寨、屈原祠等1087处三峡文物的抢救与保护。
  根据《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项目和保护方案》,共有1087处文物列入保护规划,地下文物723处,地面文物364处。其中,重庆库区文物为752处,包括地下文物506处,需要完成发掘面积约126.88万平方米,勘探面积1015.25万平方米;地面文物246处,需要搬迁保护(含异地复建)90项、原地保护58项、留取资料98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王川平介绍说,从1997年至今,三峡文物抢救保护规划实施阶段已超过十年,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规划的考古发掘任务和地面文物保护任务总体推进情况良好,顺利完成了2003年135米线下、139米线下、2006年156米线下、2008年175米线下的文物保护任务,工作质量总体评价良好,如期满足了三峡工程各个阶段蓄水发电的要求,通过了国务院组织的验收。

  王川平表示,到目前为止,大规模的三峡文物保护从发掘到地面大部分已基本完成,先后发掘出超过15万件,其中达到三级文物以上珍贵文物超过1万件。“三峡考古建立了三峡地区的新时期文化序列和旧时期文化序列,掌握了秦汉时期和巴人的相关信息,丰富了长江三峡作为长江文明最华彩乐章的内涵,印证了长江是除黄河外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说,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唯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文物,其水下博物馆建设是目前全国涉及学科最多、参加院士最多、工程量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5月18日建成开放的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标志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完成。
  王川平表示,三峡文物保护进入“后三峡”时代。“后三峡”文物保护规划包括对已出土文物的修复、展示、收藏和研究、地面文物的维修和开放,以及对整个三峡文物的研究、出版和宣传,打造“数字三峡”,让更多人更便捷地了解三峡历史文明。此外,消落区的文物保护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将对消落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17: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