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季度GDP增6.1% CPI降0.6% 中国经济走势好于预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9 09: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16日,山东青岛一家超市供销两旺。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4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一季度国民经济时回答记者提问说,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具体数据见表)
    未来投资消费保持增长
    李晓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1%,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蔓延、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很不容易。实现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依靠外需的难度相当大,要看国内需求,国内需求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消费在这两个需求当中相对来说稳定性比较好,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可依靠的力量。从未来看,消费仍会保持一个稳定较快的增长,因为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将支撑着消费的增长。在经济增速相对比较缓慢的时候,收入相应来说也会有所减弱,但是储蓄又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季度末,城乡居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4.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达到2万多元。国家采取的增加农民种粮补贴、提高养老金和低保补助标准的措施,都会通过转移收入去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另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也会解除一些群众的后顾之忧。
    李晓超说,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都是加快的,从目前看,未来的投资仍会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
    贷款多会引发通胀吗?
    有记者问及今年贷款投放多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李晓超认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及货币供应量,特别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确实比较快,新增贷款一季度达到了4.58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了25.5%。
    但货币和贷款增长快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引起价格上涨呢?李晓超认为,这还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从目前看,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上涨,还受很多条件的制约: 第一个制约,经济增长速度还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需求还没有引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价格上涨的动力受到一定的制约。第二个制约,国际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第三个制约,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还比较充裕,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增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已是第六个年头,同时肉类产量也在增加,食品的供应较为充裕,这对稳定价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积极变化的具体表现
    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李晓超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丰富多样、措施扎实推进;二是出现积极变化,结果好于预期;三是基础尚不稳固,任务还很艰巨。
    谈到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具体表现,李晓超说,一是两个“稳”:工业生产运行企稳,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8.3%,比1-2月份加快4.5个百分点,这一速度也分别快于去年10月、11月、12月的增速;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连续6年增加,肉类产量同比增长6%。二是两个“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而且还出现了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消费增长。三是三个“高”: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全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社会信心在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4个月提升,更重要的是超过了收缩和扩张的分界点,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全国企业景气指数都出现了好转的苗头。四是三个“缩小”:对外贸易出口降幅缩小,财政收入降幅缩小,发电量降幅缩小。(秦京午)


统计局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复苏基础尚需夯实
姚景源:中国经济一季度总体表现比预期的要好
央行: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对现金供应影响
宏观经济渐显暖色的三个支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0:5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