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点评析:在外需萎缩中提升中国商品竞争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8 14: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数月外贸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创新体系
    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受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市场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增长以及劳动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遭受严峻考验。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最近公布的一些先行的重要经济指标都预示着,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对中国的出口负面影响还在延续。同时,新兴市场经济的衰退已经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造成了第二波冲击。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预测,在可以预见到的几个月内,外贸形势将依然十分严峻。如何维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提升中国外贸商品的世界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抵御此次金融危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新助高新产业安全过“冬”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玩具、纱线、钢材、铝材、焦炭等商品仍然占据着中国外贸商品的主角地位。但这些外贸商品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低端,有碍于国家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部分“两高一资”企业导致自然资源的低效率开发和使用,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传导反应致使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两高一资”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潮”。相比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商品仍然广受国际市场的青睐。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出路在于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传统外贸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走高新技术产品创新之路。

    面对外贸企业生存发展的困境,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朱卫平认为,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劳动成本的上升、退税率的减少等原因并不是导致外贸产业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技术上能够自我循环,逐渐降低对外依赖性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支撑外贸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是解决困境的根本方法。
    “调结构”是长远之策
    2007年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但是,我国外贸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些顽疾如“两高一资”类产品比例居高不下、核心品牌培养滞后等亟须对症下药。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如加大调整出口退税力度、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转变区域贸易政策倾向等。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外贸主管部门对当前外贸走势高度关注,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品结构的调整,污染产品的限制、禁止生产和出口则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些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劳动力优势和贴牌产品的加工,这种模式缺少长期发展的潜力,国际金融危机使这种模式的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因此,外贸产业应该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产业链循环,增创发展新优势。
    专家还呼吁,广大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潜在市场,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产业升级才能度危机
    外贸增幅下降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显露出来。扩大出口在根本上要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新技术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贴息、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基金,不断研发新品,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引进国际资本和一流人才,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将企业产品在科技含量方面做大做强。同时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契机,带动对外贸易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促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培育专业批发市场,注意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发展社区服务业。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不等不靠,危中寻机,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结构上求新求变,不断升级,才是企业度过危机的成功之道。
    专家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于国家外贸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机遇,政府恰恰应利用这个时期,认真研究和制定转型升级方式、途径,思考对现有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准备好各种应对之策和实施方案,为今后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深度调整做好准备,以避免出现仓促转型、疲于应对的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强调,要在全球化的大产业链重新布局中寻找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我们要在危机中抓住促进我国外贸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突出重围,真正提高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能够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更上层楼。(李立立、焦永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3:2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