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姜锐、王宇)中国人民银行6日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近期我国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利大于弊,但信贷增长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报告中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快速增长,第一季度新增4.6万亿元。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投放较多,占比分别为40.7%和32.3%。分行业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一季度新增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779亿元、2304亿元和1895亿元。
报告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是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3月份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业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4月份以至未来几个月,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下一阶段如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则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
报告认为,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由于信贷结构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要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报告认为,信贷增长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有一定合理性,但要防止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此外,报告指出,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虽有利于较快拉动投资,但必须合理评估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并观察分析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果。(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