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袁鹏】奥巴马“百日新政”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一是因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关注新任总统头一百天作为,成为美国的一项政治传统;二是因为奥巴马作为开创美国历史的首位非洲裔、“60后”总统,自然比前任总统多一份被关注度;三是因为美国深陷内忧外患,美国人民希望奥巴马“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百日之内干出一番名堂来。
奥巴马迎来执政100天
相关新闻:
奥巴马坦言复苏尚远
奥巴马“有限”松绑古巴政策
奥巴马能否再续“新政”?
奥巴马:美国无法做世界经济的惟一引擎
称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各国应共同刺激经济及改进金融监管体系
从各种民调看,美国民众对奥巴马上任百日的工作是相当满意的,满意度创20年来新高,这可谓对奥巴马的最高褒奖。然而,对于奥巴马目前所为究竟应冠以“新政百日”还是“百日新政”,现在似乎还不能轻下结论。
所谓“新政百日”,意指奥巴马的“新政”刚刚经历了100天,今后还将继续下去,在200日、300日后终将显露成效,奥巴马将因此青史留名;而所谓“百日新政”,则意味着奥巴马的“新政”也仅能维系百日,百日之后,改革动力锐减、个人光环尽失,“新政”无疾而终,奥巴马功败垂成。这种截然相反的对比似乎并不十分恰当,却可以让人们从奥巴马“新政百日”的作为中展望其变革是否会沦为“百日新政”。
从过去100天的业绩看,奥巴马干得相当不错且很卖力。不仅方向明确且正确,而且政策得力且迅速。布什执政末期,近九成美国民众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轨道上。而如今,过半美国人认为奥巴马让美国重回正轨。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奥巴马百日工作,“3R+3D”比较贴切。3R主要是其内政,即Relief(救市)、Recover(复苏)、Reform(改革)。
在第一个R,即救市方面,奥巴马不仅迅速组成经济团队,而且果断推出新的救市计划,不仅敢于对华尔街金融保险大亨发狠话,而且决心对汽车巨头下重手。这让人们看出他的救市不只做表面文章,而是准备动大手术。在第二个R,即经济复苏方面,奥巴马锁定新能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期找到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彻底复苏找出路。目前成效虽未显现,但思路似乎是对路的。第三个R即改革,则刚刚拉开序幕。美国之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霸权巅峰期走到今日经济危机边缘,盖源于疏于体制变革,使上层建筑未能与时俱进,背离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大势,终使各种问题丛生。因此,今日之危机绝非“一日之寒”,因此改革也绝非“一日之功”。奥巴马百日之内频吹改革的号角,但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根本改革,尚待观察。
奥巴马百日执政可概括为:对内救市、复苏、改革;对外外交、国防、发展。而各项“新政”是否成功,现在还难下定论
3D主要是外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反复强调,新政府对外工作将牢牢把握Diplomacy(外交)、Defense(国防)、Development(发展)三根主线。3D不仅有意淡化另一个D即民主(Democracy)在美对外工作中的特殊重要性,而且,奥巴马在每个D上都用尽心思,努力体现同布什政府的不同。
奥巴马迎来执政100天
相关新闻:
奥巴马坦言复苏尚远
奥巴马“有限”松绑古巴政策
奥巴马能否再续“新政”?
奥巴马:美国无法做世界经济的惟一引擎
称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各国应共同刺激经济及改进金融监管体系
在第一个D外交方面,奥巴马政府提出所谓“巧实力”外交战略,并在实践中全面贯彻。“巧实力”之“巧”并非投机取巧之“巧”,而有更平衡、更综合运用美国各种实力、资源、手段之意,实则想展现某种“大智慧”。在此思想指导下,百日之内,奥巴马拉近了美欧关系,强化了北约功能,重启了美俄关系,提升了美中关系,以主动出击的积极外交和刻意低调的“倾听”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同时,借访问土耳其之机传递对伊斯兰世界的善意,借出席美洲峰会之机重塑美国与拉美关系,奥巴马决心走一条“柔性霸权”的新路。在处理同朝鲜、伊朗、委内瑞拉等敌对国家关系上,也摆出一副寻求对话、善意和解、能屈能伸的大国气度,甚至因此被国内媒体批评为“卑躬屈膝”。而在气候变化、能源环保这一屡受欧洲人诟病的领域,奥巴马决意重拾话语权,抢占新的政治道义高地。
第二个D国防领域,奥巴马亮出了三张牌:一是他本人亲自出马,打出“无核世界”大旗,倡导美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国会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作足和平主义者姿态;二是由国防部长盖茨出面,宣布新的军事战略调整,不仅大幅削减F22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基于未来作战的武器系统经费,而且控制军事预算增幅,凸现一派新的军事思想和风格;三是出台“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摆出一副坚决从伊拉克撤军、全面在阿巴反恐的战略态势,试图给反恐战争画上句号。总体看,其国防战略思想确与“布什-拉姆斯菲尔德路线”有明显不同。
第三个D发展领域,则是奥巴马意欲得分的重点。打出发展牌有两重含义,一是不再将民主视作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先决条件,而是将发展放在更现实的位置,由此摆脱了布什政府不顾条件冒进式推进民主化战略的窠臼;二是将发展作为赢得发展中国家认同的切入点,通过加大外援等方式深度渗透中南亚、非洲、拉美。
综合评估,奥巴马以“3R+3D”为主轴的内政外交变革思路是清晰、有层次的,方向是明确也大体正确的,政策是恰当且有力的。也正因此,奥巴马在赢得国内民众多数支持的同时,也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好评。
然而,以“新政百日”之功断言奥巴马变革定会成功还言之过早。迹象表明,过去这100天,奥巴马政府能够感受到的成果主要还是表层的,对内是树立了兼收并蓄、敢于变革的清新政治风气,对外是一定程度修复了受损严重的美国国际形象。除此之外,更实在的成果并未看到。相反,一些问题和麻烦却已然显现。
奥巴马迎来执政100天
相关新闻:
奥巴马坦言复苏尚远
奥巴马“有限”松绑古巴政策
奥巴马能否再续“新政”?
奥巴马:美国无法做世界经济的惟一引擎
称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各国应共同刺激经济及改进金融监管体系
其一,国内政治势力的掣肘不容小觑,奥巴马变革之路会越走越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在诸多关键问题上斗争激烈,党派矛盾似短期难解;改革所触碰的军工能源集团、华尔街金融寡头、劳工利益群体等不同利益集团,决不会坐等奥巴马在他们身上割肉,而会伺机反扑甚至联手;一旦汽车工业崩盘引发新一轮经济恐慌和失业大潮,必然会对美国社会造成强烈震荡,反过来限制奥巴马“新政”的力度和幅度。
其二,奥巴马的柔性外交风格虽赢得了部分喝彩,却并未换来实质性成果。美俄关系重启键虽然按下,但能否前行还不得而知;奥巴马虽对朝、伊一忍再忍,却并未换来朝鲜丝毫让步,反而在“拥核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旦奥巴马“倾听外交”不奏效,势必引发国内保守势力和强硬派反弹,使奥巴马外交出现“先软后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这又会反过来冲击奥巴马政府的总体战略设计。
其三,国际体系深刻转型的大格局表明,奥巴马的变革只是大国总体变革的一部分而已,各大力量其实都在卯足劲争取第一个走出危机。如果奥巴马变革迟迟未能如美国民众之愿发挥内振经济、外塑形象之效,而他国率先走出危机并开始新的战略出击,则美国霸权之维系必然面临更深层挑战。果如是,则奥巴马“新政”也不得不改弦更张。“新政百日”沦为“百日新政”因此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