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焊花飞溅映人生--记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职工杨红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9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焊接工作,在同行中被称为是“费力不露脸”的工种。然而,正是在这块技术含量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的“贫瘠土地”上,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电焊工杨红雷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向知识型、创新型员工的飞跃,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高级电焊工,并以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学技术孜孜不倦
  1987年毕业于长铝技校的杨红雷成为了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此时,电焊职业对刚进厂的杨红雷来说,只是一个“头戴面罩、手拿焊把、火花四溅”的模糊印象。等他拿起焊把,才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打不着火,要么焊线走得歪歪扭扭。
  怎么办?他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
  为了掌握电焊工所具备的基本功,他用微薄的工资买来了《锅炉压力容器焊接》《电焊焊接工艺》《焊接学》等一厚摞的专业书籍,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研究焊接技术和理论学习上。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经常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工作室里勤学苦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几度被弧光熏烤得脱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六项锅炉焊接合格证中的五项,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焊接技法并成功攻克了手工焊接操作中难度较大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他勤奋好学的进取心也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为加速杨红雷这棵好“苗子”的成长,单位经常派他参加技能培训和不同层次的技术比武,使他逐渐在各项赛事中学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焊接技术日渐得到提高。
  干工作兢兢业业
  在实际工作中,杨红雷从不挑肥拣瘦,而是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在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1992年4月,他参加了长铝公司从德国引进的氧化铝第一管道化溶出工程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他每天都是第一个上岗位,最后一个下岗位。为了焊好每一个焊口,在不同的位置,他要变换各种姿势,遇到焊接的管道较低的位置,他就躺在地上焊,焊接时的火花溅在脸上,掉进袖口里、领口里,他没一句怨言。为了赶进度,他有时还得加班加点,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精疲力竭,饭都吃不下。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只有努力工作着的人,才是最充实,活得最有意义的人。
  立足岗位求奉献,是杨红雷一贯的工作准则。在参加氧化铝厂第一管道化溶出塔架焊接施工任务时,一号罐下部弯头突然炸裂,生产告急,急需人员抢修。由于技术难度大、时间紧,公司领导想到了杨红雷。深夜的电话铃声将他从梦中惊醒,已经劳累一天并已熟睡的他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以最快速度赶到了抢修现场,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出色地完成了抢修任务,被公司记为二等功。
  无数次的艰辛磨炼,使杨红雷掌握了娴熟的焊接技术。善于思考和创新的他用科学手段攻克难关,不但能够在带水和有障碍物等高难度条件下完成焊接作业,还通过改良焊接工艺和方法攻克技术难关,创造性地采用直流电焊机外加二次线圈的方法排除磁场干扰,有效解决了带磁焊接的技术难题,大大改善了焊接质量。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各类高压容器和管道焊接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比技能技压群雄
  1999年对于杨红雷来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年8月,郑州市举办职工技术比武。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杨红雷走上了技术比武赛场。这是他第一次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接受检阅。凭着十余年艰辛努力积累起来的扎实基础,杨红雷在这次比武中脱颖而出,荣获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了“郑州市技术能手”称号。2001年4月,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五届焊工技术比赛在南京举行,杨红雷再次报名参赛,并取得了优秀奖。
  随后的几年里,他又先后参加了河南省焊工技能竞赛、河南省职工技能大赛、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焊工技术比武等重大赛事,均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省级“技术能手”、有色金属行业“十大技术能手”、中铝郑州企业“十佳知识型工人”“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而在前不久的首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决赛中,杨红雷更是力挫群雄、独占鳌头,出色地取得了焊工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因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面对诸多的荣誉,杨红雷没有骄傲,而是积极响应公司开展的“青年岗位练兵”活动,全力投身于“传、帮、带”工作,无私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其他青工和同事。
  他认为,一个企业单靠少数技术好、手艺强的人不可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员工素质,只有通过这些人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人掌握良好的技艺,才能达到普遍提高施工质量和员工素质的目的。
  杨红雷在焊工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个年头。伴随着闪闪发光的焊花,杨红雷把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默默地写在了那一根根焊条上,在电焊弧光中尽情倾洒汗水和心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4 08: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