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奥巴马在今年的G20金融峰会上
4月29日,奥巴马将迎来他的“执政百日”。从美国政治传统来看,美国国内舆论与民众普遍都很重视新政府的头100天。从实际来看,在过去的100天中,奥巴马从内政外交各个方面展开了“凌厉攻势”,全面启动了新一届政府的各项改革,被认为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政策“最多产”的一届政府。
当然,历史已经证明,当年罗斯福在执政百天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被证明是构筑整个“罗斯福新政”的基石。但对奥巴马来说,奥式“百日履历”是否能最终完美演绎“奥巴马新政”,则还存有悬念。单凭百日执政的一份成绩单,尚难评判奥巴马执政的成与败,尽管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政府表露出了足够多的乐观与信心。
专题文字:毛玉西
从美国来讲,以“执政百日”这把标尺考察新总统的执政成绩,最初正是来自1933年上台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从此,美国媒体与分析家都很关注新任总统在头100天内都做了些什么。
如今,由于奥巴马所处的经济背景与当年罗斯福总统处境的相似性,这就更引发了媒体与舆论对奥式“百日新政”的全面考察。
内政示强:回归“政府干预”
本报讯 一般来说,新上任总统的100天中,新总统的权威性都很高。在经历选票的胜利后,新任总统100天左右的“蜜月期”受到国会或在野党的肘掣相对较少,重大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比如,当年的罗斯福、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当今的奥巴马。当然,对很多美国总统来说,“百日履新”的成绩与总统任期的成功,并不具有必然联系。比如,当年克林顿头100天的执政简直是一团糟,但最终被认可为成功的总统;前任小布什前100天被认为“很完美”,最终却因“内忧外患”而惨淡收场。
抛开100天来奥巴马采取的具体政策,你会发现奥巴马全面启动的变革,可谓完全是“内外有别”:对内强化政府权威,对外淡化美国强权。这是两套不同的思路,却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当年罗斯福在上台后的百日内,先后推出10多项政府法案,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罗斯福以政策实践的形式,表明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并使“凯恩斯主义”上升为垄断资本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主导西方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今天,凯恩斯主义正“卷土重来”。在奥巴马各项金融救市、汽车业救援和其他大手笔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对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唐纳德·凯特尔表示:“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带来的最持久遗产,正是对未来市场资本主义的重新塑造。他在‘百日新政’期间为阻止危机蔓延的种种做法,将在很长时期内重塑自由市场的行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契约’精神正被重新改写。”
外交示“软”:全面与布什决裂
本报讯 尽管拯救经济的举措并未明显见效,但外交战略转变却进展迅速。如果说当今的奥巴马执政100天与当年罗斯福有何不同,那就是奥巴马的施政纲领超越了内政,把变革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外交领域,这是当年罗斯福所没有做到,也似乎是没有精力去做的。
短短的100天之内,奥巴马“做足”了外交领域的布局。从依托北约增兵阿富汗、到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从突破与古巴60年的僵局、到改善与拉丁美洲的关系等一系列外交出击,都显示了奥巴马外交思维的深刻调整。
从整体上看,奥巴马正与总统布什的外交彻底决裂,把外交战略从布什信奉的“单边主义”拉回到“多边主义”的轨道上来,正强化外交对话而非单纯地炫耀武力。奥巴马政府开始更多依托美国现状,采取务实的姿态,充分利用“巧实力”,实施美国“聪明的影响力”。这种明显的外交变化,正赢得世界一片赞誉,甚至还被冠以“百日外交新政”的美誉。当然,奥巴马政府外交谦卑形象的背后,其实是美国拓展“软实力”的展现,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思维的体现,更是美国国力下降的现实所然。这种调整是必然的,也是聪明而理智的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