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首批护航编队今将返抵三亚 安全率100%(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8 10: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26日上午,南中国海阳光明媚,夜间一场大雨为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驶入祖国传统疆域线洗去征尘。首批护航编队在南中国海隆重举行“向祖国报告”仪式。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图为“海口”号导弹驱逐舰护航官兵在甲板上整齐列队,向祖国敬礼。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中的“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本月18日从亚丁湾东部启程返航,按计划将于今日上午返抵海南三亚。

    据悉,“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按计划编入第二批护航编队。包括“微山湖”舰官兵和编队指挥所部分骨干在内的两百余人,继续留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护航编队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共800余名官兵。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护航军舰战力被指仅次美军

    军事专家尹卓在点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时表示,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编队,是一种典型的驱逐舰编队。

    尹卓称,在目前执行任务海域的舰艇里头,除了美国的霍华德号驱逐舰以外,中国舰艇的吨位是最大的,从技术性能来说,是最先进的,作战能力也是最强之一。

    首先这些舰艇探测能力非常强,能够进行一些超视距探测,控制的海域面积较大。搜索能力对反海盗的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这些舰艇吨位都比较大,适航性较高,使之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的效率比较高,不管天气如何,都能照样执行任务。

    再有一点就它的通讯能力非常强。用这样的舰艇对于海盗确实是绰绰有余。

    首批护航编队共为212艘船舶进行护航安全率100%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自今年1月6日进入亚丁湾以来,护航官兵针对任务海区情况复杂、海盗活动猖獗等特点,探索出伴随护航、区域巡逻、随船护卫、直升机巡逻、目标驱离等有效方法途径,先后为41批212艘中外船舶护航,并成功解救三艘遇袭船只,接护船舶一艘,被护船只的安全率达到100%。

    编队指挥组组长姚俊彪大校接受随舰媒体采访时说:“这是第一次组织舰艇、舰载直升机和特种部队执行多兵种跨洋任务。通过护航,全面摔打锻炼了任务部队的军政素质,提高了海军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截至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启程回国之时,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连续航行2703个小时,编队三艘军舰累计总航程70025海里,刷新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连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里程两项记录。

    受到被护中外商船广泛赞誉

    在每次护航结束之际,商船船员经常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感谢之情。“谢谢!”“你们的表现很出色!”“中国海军的素质是一流的!”等,在“武汉”舰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甚高频电话登记本上,真切地记录下了被护商船对中国海军编队的由衷敬意。

    首批护航编队副指挥员殷敦平称,首批护航编队开始护航以来,护航编队官兵以强烈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连续作战护卫商船安全,机智果敢处置复杂情况,争分夺秒解救遇袭船舶,受到被护中外商船的广泛赞誉,为人民海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媒体报道称,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以一流的军事素质,为过往船只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在过往亚丁湾的中外商船中树起了自己的威信与形象,吸引商船申请加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有的申请甚至是临时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9 18:1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