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6: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1962年**中央根据毛**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提出了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写入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明显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共和政体,也有别于苏联实行的苏维埃制度。
  2.中国***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一方针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长期共同存在;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中国***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中国***。执政的中国***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中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上,中国***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国家管理的结构形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国内各民族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时让各民族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自己当家作主,有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以达到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目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实行自治政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
  4.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只能采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毛**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涵义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其他风格和学派。这是促进艺术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毛**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的具体涵义:“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对待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5.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中国***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要有计划地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56年1月,中央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指出我国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此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4:4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