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考查重点预测(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5: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及其意义
  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多种因素,中国***选择了苏联模式,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从1956年起,毛**领导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1)1956年4月,毛**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把国内外,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2)1956年9月,**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3)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5)1957年2月,毛**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以毛**为代表的中国***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品格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毛**为代表的中国***人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第二、毛**探索的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毛**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毛**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毛**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不了解毛**思想就不能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二十六、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毛**强调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加重一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的积累更多更快些。
  2.1957年1月,毛**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凋,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毛**从农业关系到几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农业是积累的主要来源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同年2月,毛**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4.到1962年,中央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思想。
  5.毛**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二十七、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及其现实意义
  1.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毛**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在纠正1958年出现的“共产风”的过程中,毛**指出,商品生产不能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它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不要怕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历来就有商品生产,现在加一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久,他又强调要重视价值规律,指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能进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违反了它,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关于管理体制改革
  毛**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的问题。适当调整中央同地方、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毛**肯定了鞍山钢铁公司“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二十八、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
  4.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1954年9月,毛**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956年4月,毛**《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毛**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六条标准。这就是:(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人民;(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4)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5)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6)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毛**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两条,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5.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1956年1月,中央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指出我国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6.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一次人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任务。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7.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周恩来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55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2)1957年4月,毛**公开表示了中国***准备和台湾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1958年11月6日,毛**在为国防部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又建议国共两党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始终没有放弃以武力解放台湾的准备。

  (3)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思想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毛**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方针。“一纲”就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相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1)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确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
  (2)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并发展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的一个时期,世界局势动荡,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公开的和潜在的威胁和压力,毛**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社会主义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民族解放,逐渐形成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12: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