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出题知识点分析及应对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5:5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治理论考试主要还是考查各学科的知识原理,大多数考生对单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对于相似概念间的比较就不那么自信了。概念间的相似点,也就是概念间的模糊点,这些模糊点往往成为命题的兴奋点。这些命题从而也就成为考生拉开距离的差别点。比如:
  1.货币的本质是(B)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考查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其它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发展历程看,许多商品都充当过等价物;货币的特点在于“固定”和“一般”。
  货币的本质是命题重点,考生对重要的概念和论断,应当精细地推敲,方法是把其中的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弄清楚。
  2.作为商品的资本是(B)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同时具备资本和商品的属性,是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但在题干和题肢的设定上,做出了让考生不大适应的“颠倒”安排。
  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能动地获取、选择、加工、处理事物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所处地位、需要和价值取向、知识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主体的认识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认识结果,这就是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差异性。其次,主体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根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性有多大,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后,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人的认识结果既反映客观信息,又反映主体自身状况,既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的,也不是客体单方面决定的,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据此分析,A选项是正确的。
  实践、认识、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部分的重要概念,属于经常性考点,曾以多种形式命制考题,但并不是理论难点,只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得分是有把握的。
  从以上几个例题可以看出,考生要想突破概念的模糊点,就必须做到“三个到位”。
  一、概念本义到位
  即充分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不管重点还是难点,概念本义是理解概念间模糊点的基础。

  二、概念差别到位
  概念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棱两可。考生在比较概念间的差别是切忌糊里糊涂,似是而非。
  三、概念联系到位
  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要非常清楚,知识点都不是单一呈现的,考试中经常会以多个知识点的联系来考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2: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