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衡量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需要,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合作经济实现了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统一,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只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方我中不仅有私有制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它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是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玉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红生、红豆、砂糖等,没有它他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也不同于八饭。只有把糯米和其它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实质的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要点」(1)区别的标准在于该社会中是以何种经济成分并以何种经济成分占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07年分析题第34题)。公有制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CD」
(2005年多选题第19题)。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对外资经济要加强管理。
64.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着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2005年单选题第7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AD」
(2006年多选题第23题):按劳分配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要用社会承认的价值量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BD」
(2004年多选题第18题);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不是现实生活消费品,而是货币收入,劳动者以货币购买消费品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也不是公有制企业惟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C」(2004年单选择题第12题)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66.收入分配调节和社会公平
在分配问题上,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较灵敏的特点,促进产需平衡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答案要点」(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2006年分析题第35题)。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窗体顶端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所有制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上——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
68.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种调节手段,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计划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市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等特点。
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充满活力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性质是指企业的所有制基础。有个体所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国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又可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70.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D」(2006年单选题第7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