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万富翁买产品为何屡买屡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0 14: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没有签署投资协议,只有电话录音,银行是否可以替客户进行投资?

    理财经理:对普通客户是一定需要签署书面投资协议的,但对于高端客户,一般会在客户开户资料的授权书中注明,银行通过电话确认就可以替客户进行投资。就是说,只要高端客户在开户时没有强调取消电话销售这一方式,银行通过电话确认投资是默认的方式。当然这当中存在风险,银行无法确认接电话者是否为客户本人。但据我所知,大多数外资银行的规定就是如此。

    记者: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一般都是高智商人群。他们怎么会轻信客户经理的电话,盲目进行千万元的投资?

    客户经理:这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情。首先富豪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是天才,但未必擅长所有方面,很可能对金融产品就是一窍不通。其次,据我所知,客户经理会时不时给客户打电话,即使智商再高,一旦降低了警惕性,客户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其中的风险。


    记者:银行销售复杂的、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有没有义务向客户详细解释?

    客户经理:银行当然有义务解释。但据我所知,香港法律规定,资产净值在400万港币以上的人士被认为是专业投资人士,有能力承受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所以银行在销售金融衍生产品给这些人士时是可以不作详细解释的。对于资产净值达不到这一规模的客户,银行在销售金融衍生产品时,必须对客户做风险测试。

    实际上,即使银行销售人员没有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解释,投资者也很难说其违法。因为销售人员可以用“疏忽”或者“以前解释过”等等理由推托。而银行销售人员“欺诈”与“不道德”在法律上很难界定。

    记者:你认为国内因投资Accumulator产品而遭受巨额亏损的内地投资者处境怎样?

    理财经理:不容乐观。投资者可能只有到香港处理这件事。银行对所有投资细节在法律上的考虑估计会比投资者周密得多,对香港法律的熟悉程度也更高。毕竟投资者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的暴跌。

    我对投资者的建议是,不要迷信香港,不要迷信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在银行做投资要像做其他投资一样,需要永远保持警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8:3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