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正贫富悬殊不是要榨干富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4 14:3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富人并非唯一被攻击的目标。在经济形势的压力下,人们对政治家、中央银行管理者和外国移民看法恶化,怒潮正扑向新的为富不仁者。今天的“恶人”数量和范围比百年前的那些被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斥为强盗资本家的要大很多,其中大多数是银行高管和基金经理,非托拉斯或铁路公司老板。
  但此次运动的主题与上个掘金时代却很相似:背景也是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1979年最富裕0.1%的美国人的收入相当于最低90%的人的66倍,2006年则增长到77倍。还有这样一种认识:贪婪的富人们骗取了本该属于诚实工作劳动阶层应得的那部分财富。
  部分骗取手段似曾相识,通过巧立各种庞氏骗局以及贿赂政客达成对己有利的交易。而且存在各种灰色地带,富人把现金藏匿在避税天堂并使法律有利于自己,只需看看那站不住脚的处置私募基金利润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印证。然而,富人们真正引起众怒的是他们光天化日之下犯下的两项罪行,并且充当了部分导演。
  两项指控不完全成立
  第一项指控是富人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怎么玩都是他们赢(heads-I-win-tails-you-lose)的资本主义。经纪人和基金经理们通过投机他人的钱而获取巨额回报,但当他们把公司搞垮之后,却是由客户和纳税人负担。货币政策加剧了这种不对称性风险:因为在市场失灵时,央行通常通过降息来拯救他们。
  第二项指控是银行高管和基金经理们并没有做任何有用的事。与建立了微软和谷歌“值得”富的企业家不同,这些“不该”富的经纪人只是在体系内将钱倒来倒去,而唯一的获益人就是他们自己。
  钱赚得越快,金融部门在发达国家经济中愈显重要。最鼎盛时期,金融部门贡献了美国国内公司利润总额的41%,比20年前增长了2倍多。随着金融的增长,银行也愈大,不断扩张的金融业已使其规模大到无法破产的地步,纳税人在它奄奄一息时,最终不得不为失败承担责任。这些不值一提的富人们不是在推进资本主义,而是在破坏它:使得资本主义已成为富人的社会。

  这两项指控形影不离,而第二项指控的理由不足。拯救银行的成本固然高昂,但是金融的本质上并无不良之处。即使是在出了问题的状态下,富于流动性的市场给经济创造了更大的利润;更低的融资成本使得实业更容易投资、创新和保护自己不受利率和汇率风险的影响。试图把金融家从企业家中分离出来是不明智的,这样会两败俱伤。
  而且只有“我赢”(heads-I-win)的指控也未得到完全证明,因为有些经营银行的人在破产时真是赔了钱。允许真正的冒险者获得巨额回报是基本的资本主义交易,可如果让纳税人最终买单,该项交易就不怎么样了,这也正是愤怒之所在。
  自我修正的时代
  当贫富悬殊增大时,可能会紧跟着改革的阶段:罗斯福解散了托拉斯;其后不久,国会开始引入所得税。资本主义的一部分天分在于其可以适应来自内部的破坏以及来自外部的冲击。
  的确,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自我修正了。富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富有了,他们已损失了10万亿美元,约1/4的财产,贫富悬殊将会拉近;投行和对冲基金的规模正在缩小;私募基金正艰难地为并购筹资。在领教了市场的反复无常后,银行将不再热衷于未来的交易。对炫耀性消费的纠正已经开始,如Net-a-porter,一家奢侈品购物网站,就用牛皮纸给客户寄送定制时装。
  可是市场的自我纠正机制还不够。更高的税收将无可避免,因为很多国家已负债累累。然而领导人必须谨慎行事。立即征税肯定糟糕透顶,因为目前需要的是财政刺激。即便政府筹资,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取消税务扣减,扭转非精英主义政策(比如布什推行的遗产税取消),而不是大幅把所得税率提高到惩罚性的水平。把富人榨干, 经济也就失去了活力。
  对于总是“我赢”(heads-I-win)的资本主义模式来说,不对称风险问题应当会有所减小, 因为使金融系统更安全所需的规则变化将会剔出不合理的利润。迫使银行在经营顺利时增加更多储备的反周期性资本要求,会让它们只有更少的豪华分红的现金。许多监管体系的漏洞成为金融企业追逐利润的源泉,各国政府现今愿意补上这些漏洞。如果央行在资产市场涨和跌时都能密切注视,那么大部分泡沫都将被挤掉。如能像对待一个大到不能倒闭的公益事业公司那样对待银行,它就挣不了那么多钱了。
  控制过度的财富,会成为改善资本主义监管措施的连带作用。虽然这些措施还不至于成为革命歌曲的歌词,但比一味指责有钱人要好。富人最容易成为目标,但是当你在痛击他们的时候,通常拳头也会落在自己脸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20:2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