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关注中国酝酿国家公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5 18: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外媒眼中,雄心勃勃的中国主流媒体,即将加入的是一场国家公关的全球阵营较量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吴林 记者李童发自北京 2009年春天,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提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每人捐赠一本1978年以后首次出版的中文新书或者画册”,以反映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化。
    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图书馆一位女士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此次捐书活动是为了配合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向德国读者展示客观、真实的中国,“消除部分国外人士对中国的误解。”
    这位女士可能并不了解,中国国家公关战略正在酝酿之中。

中国媒体探索新路

    自本报2月2日独家披露“中国全面启动国家公关战略”以来,境外媒体纷纷跟进。美国《侨报》发表评论说,中国正在利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拓展国际话语权。甚至有外媒提出建议,中国媒体可仿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建中国版的CN*。
    事实上,外媒对中国重塑国家形象战略的关注,正好印证了长期以来中国在西方媒体视野中的形象不尽如人意。中国对外表达能力,受到西方语境的强劲制约。
    《纽约时报》则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话说,中国国家公关的详细计划还没拟出,但可以说,主旨很明确,就是要改善的国际形象,只是要如何做、做什么,都需要深入研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指出,应该说,中国要努力打造国家公关战略的目标是早已设定的。而中国国家公关要竞夺和建构的,是国际话语权,而在这方面,中国媒体无疑承担着责任和任务。在今年1月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李长春就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改善中国国际形象日显紧迫

    香港《南华早报》题为《中国的全球话语弱势》的文章指出,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大国,但“中国处于话语弱势的境地,不时成为全球媒体批评的对象。她常常无法据理力辩。”
    “3·14”拉萨暴力事件、火炬传递被干扰、毒奶粉事件等,中国在2008年频遇国际公共危机,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这说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力量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软力量存在差距。“当两者相差太大时,就会陷入安全困境,即硬力量越强,国际社会的评价反而下降。”
    中国国家公关日显急迫。媒体,也早早被推上国家公关全球阵营较量的前台。

国家公关的全球阵营较量

    星岛环球网留意到,除了中国官方媒体的“世界媒体强国”梦想以外,阿拉伯世界、FaGuo和日本的媒体也正与美国CN*、英国BBC等老牌劲旅全力争夺全球观众。最明显的举动在于,阿拉伯版、FaGuo版和日本版“CN*”近年来先后推出——半岛电视台、“FaGuo24小时”和日本NHK国际频道。评论认为,“它们具有浓厚的国家利益色彩,都想向国际社会宣传本国立场。”
    不过,著名媒体评论人王正鹏并不看好“FaGuo24小时”。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半岛电视台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战略性议程,它崛起于911事件,随后经历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可以说,“半岛出生在人类社会最重大的战略新闻议程——基督教世界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冲突之下,并因此成为一个受益者。”
    与阿拉伯世界、FaGuo、日本等后起之秀相比,美国早在1945年就全面启动国家公关战略,并成为后起国家学习的典范。但调查表明,2000年小布什上台并推行单边主义,接连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国家形象江河日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明安香分析说,“国家形象的树立和传播,不仅要靠媒体,还必须有正确的国家理念、国家政策和国家行为作可靠的支撑。”在这点上,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因其责任感而赢得世界喝彩的中国,可谓胜了一筹。

“中国CN*”何时亮相

    不过,境外媒体最为关注的,还是在阿拉伯、FaGuo甚至日本都先后加入与CN*、BBC的舆论战局后,“中国版CN*”何时亮相。美国侨报指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放大“中国声音”的分贝,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此外,要找到能让世界听懂、并能接受的报道方式,建立媒体的国际公信力。否则声音分贝再高,外界也会充耳不闻。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援引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龚文庠的话告诫说,中国的形象非常重要,但首先是媒体自身形象的问题,如果媒体缺乏信誉,无法想象它能改善国家形象。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媒体在温Jiabao“鞋袭”事件后的及时披露,已被外界视为进步。“中国正学习用正常的外交语言去说话。”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学院助理教授吴旭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4-15 22:18:49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0:4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