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简历:
黄宗良,男,1940年生,广东潮州人。1954年-1960年先后在广东汕头市华侨中学、汕头一中读书。1960年进入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习。196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起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现仍任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史学会副会长。
黄宗良长期从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理论、现状的研究和教学,其科研重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3年曾获北京第二届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与人合编合著的著作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曾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工作者。
2004年6月曾在**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黄宗良撰写和主编著作共10部,学术论文约100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详见《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一栏)
黄宗良2006年下半年学术活动
1、2006年9月18日为北京市教育工会干部培训班讲“中国改革发展的国际视角”。
2、2006年9月25日参加全国第一届社会主义论坛并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主干工程——锻造廉洁理论”为题发言。
3、2006年9月26日《香港商报》发表黄宗良解决上海陈良宇一案:《从制度上解决廉政问题》。
4、《人民论坛》2006年10月(B)号发表黄宗良写的卷首语:《搞好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5、《香港商报》1006年10月12日发表对黄宗良专访,题为《锻造廉洁政府是构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干工程》。
6、《了望新闻周刊》2006年10月16日在解决六中全会精神中发表了黄宗良谈话《锻造廉洁政府》。
7、2006年10月24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高校第二届工会问题论坛上,发表“执政党与工会关系的历史启示”的演讲。
8、2006年10月28日召开的全国共运史年会上发表“中国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主义选择”的演讲,谈对第三次大争论的看法:一、问题中的“主义”:两年来争论的问题和实质;二、经济问题上的政治:建立廉洁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干工程;三、有序的民主基础上的有限的集权:在四位一体的体制建设和改革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9、《华人世界》2006年11月号发表对黄宗良专访,题为《崇敬列宁与诸葛亮》。
10、2006年11月16日,在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上,发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序的民主,有限的集权》的演讲。
专著:
《共产党和社会党百年关系史》主编:黄宗良、林勋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书阐述和分析了共产党和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两类政党、两种思想理论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个世纪的分歧、矛盾、斗争、***、合作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理论及评价》黄宗良、孔寒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书阐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两种制度、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对立、冲突、斗争和相互交流、借鉴以及协作的关系,简要地评价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理论观点、政策主张。
《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主编:黄宗良、林勋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和我国科社、共运学科一批著名学者撰写的这部书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苏东剧变以后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国、原苏联东欧地共各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种流派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思想理论的演变概况。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主编:黄宗良、孔寒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书从思潮、运动和制度三个层次系统地描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原因,总结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编:黄宗良、林勋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的成果。全书系统深入地阐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家安全等各方面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应措施。
《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黄宗良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本书集结了作者自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主要学术论文40余篇,以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为主线,触及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及其改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共产党执政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
论文:
近几年来的主要学术论文:
《让昨天昭示今天——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看“三个代表”》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转载于
《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历史启示》
《前线》2002年第5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2年第8期
《官僚特权阶层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
《一个主义,两种模式》
《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以史为鉴:深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前线》2003年第10期,转载于《新华文摘》2004年第1期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坚持社会主义》
《新视野》(北京)2004年第5期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历史经验的哲学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现代政党政治的产生与变化》
《党建研究》(中组部)2004年第8期
《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建》(中宣部)2004年第9期
《抓紧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前线》2004年第10期
《民主执政: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原则》
《人民论坛》2005年第4期
《巩固和维护党的执政基础》
《人民政协》2005年第2期
《从维护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9期
《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趋势》
《前线》2006年第2期
《锻造廉洁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干工程》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0日
《人民网》《中国***新闻——创新与发展》
2006年3月21日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