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越南的中国烈士陵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11:3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座得到越南方面妥善保护的陵园墓碑前,摆放的祭品不乏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和名牌香烟
  清明前夕,一路阴雨霏霏。
  “你们来了。”67岁的越南老人、孟莱陵园工作人员武士振看到记者一行时,并没有流露出诧异的表情。
  “他们寂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三五年间,不断有从中国来的人员前来收集各种资料,拿着相机拍摄墓地照片,清明前后人数更多。”武士振的语调很平静。
  据说,来这里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在墓碑前敬上的不乏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和名牌香烟。
  52座烈士墓的故事

  走进陵园,油然而生一股仰慕之情。两旁的红木棉郁郁葱葱,甬道从大门通向纪念碑主碑。主碑的两侧是花坛,地面上清晰可见五角星水泥雕刻。纪念碑顶部是五角星,正面从上而下刻写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52座烈士墓整齐排列在主碑后,碑身呈长方形,墓碑上用中文刻着烈士姓名、生前单位职务和牺牲时间等。
  从墓碑上看,孟莱烈士陵园中牺牲的烈士分别来自安徽、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西、湖南、河北、山东等地,最年轻的徐展新烈士,广西苍梧县人,1947年出生,1966年10月牺牲,牺牲时还不到20岁。
  武士振告诉记者,这里的陵园保护得很好,烈士陵园一向是越南国家负责修缮的,国家、省和市每年都有一定的拨款下来。
  中国烈士事迹写进越南教科书
  曾多次带领援越老兵重返战友陵园的越南导游李氏庄告诉记者,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中,1400多名中国援越人员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正义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长眠在越南北部和中部的40处烈士陵园内。
  清明前夕,记者还来到位于越南锦普港的另一处烈士陵园,看到了1965年在这里牺牲的中国士兵陵墓。
  锦普港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北部湾中心的白龙尾岛近在咫尺,白龙尾岛恰恰是美军飞机前往中国援越交通生命线“胡志明小道”的必经之路。
  由于没有找到陵墓的管理人员,对这里安葬的中国士兵人数无从知晓,但根据当地一位年逾70岁的老人回忆:“最少有20多人,甚至更多。”
  贾铁钢无疑是让当地群众记忆较为深刻的,他是中国援越船运大队在越南牺牲的第一个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到今天,贾铁钢烈士的事迹仍然被越南当地中小学校当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一些学校还保持着在清明时节前往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习惯。
  “中国军队是最好的部队!”
  参加过10号公路修筑的越南老人尹氏雄说:“这辈子我先后见过FaGuo兵、日本兵、美国兵和中国的解放军,但中国军队是最好的部队!”
  尹氏雄回忆,1965年开始,中国军队就不断进入越南,不会说越南话,却全都穿着越南人民军的服装或者蓝色工作装,“我们只知道是中国的后勤部队,来帮我们修路的,先是住帐篷,后来建起了木板房,用锄头、铲子和手推车开山挖路。修不过去的路,甚至采取悬崖上吊着绳子,用手打洞,用炸药开挖的办法。”
  最难的还是要应付来自天上的敌人。美军飞机几乎每天都会例行侦察、轰炸,大量的炸药倾泻而下,士兵们只能在夜里干、在雨雾蒙蒙的季节拼命抢时间。
  “都是很好的小伙子。很年轻,很能干,能吃苦,农活忙的时候,甚至还帮我们抢收抢种,从来没有发生过骚扰村民的事情,平时他们也很少进村。”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6 02: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