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耗资70亿美元的“导弹伞”原本或可高枕,但日本发现,当这把“伞”5日探测出有“飞行信号”飞越日本领空的时刻,距离这一“飞行物”点火发射已近20分钟,而发射“飞行物”的国家称,发射后9分零2秒飞行物已将携带物送入轨道。
法新社6日分析文章说,“日本正在极认真思考这一威胁”。
“如处前线”
应对朝鲜这次发射,日本早早就作了准备。
3月27日,日本国家安全会议授权防卫省下令自卫队可执行“摧毁措施命令”,以拦截可能落入日本境内的朝鲜发射物。此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以来首次下达类似“备战指令”。
法新社说,在日本有“导弹伞”之称的导弹防御系统,自2003年从美国引进以来,从购买到开发再到部署,已经消耗日本70亿美元。自引进以来,日本航空自卫队先后在东京附近入间基地和习志野基地部署了“爱国者-3”型反导作战系统。“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更是令日本人“争脸”。
于是,此次朝鲜发射成了日本测试“导弹伞”的良机。
3月28日,根据“摧毁措施命令”,日本海上自卫队派遣装备有“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3”型防空导弹的“金刚”号和“鸟海”号驱逐舰赴日本海海域,“雾岛”号“宙斯盾”舰赴太平洋海域负责监测,准备拦截。同日,日本还在北部秋田和岩手两县、东京的防卫省总部等地部署“爱国者-3”型陆基反导作战系统。
但5日,日本依旧“如处前线”。
“紧绷神经”
法新社说,华盛顿经常以“朝鲜导弹可及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作为对朝鲜对美威胁的表述,“但东京所受威胁似乎更加急迫”,因为东京距离朝鲜舞水端里发射基地仅1000公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安全问题专家希拉·史密斯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朝鲜……让日本感觉身处战地。”
法新社说,连日来日本“紧绷神经”。4日,日本误报朝鲜发射卫星的消息,引起一片哗然,使防卫省陷入尴尬,也促使自卫队在监控信号时不得不更加仔细。“最终,火箭飞过日本北部,坠入太平洋,没有造成伤害,而且,一切只在20分钟之内发生完毕。”
日本没有如事先威胁的那样拦截发射物,只是通过强烈外交手段交涉。
但另一方面,法新社认为,5日朝鲜发射后,日本缓过神来,开始思考包括自卫队建设等在内的增强防务事宜。
“政治意义”
日本人5日的一切经历,都在朝鲜事先有发射通知的情形下发生。法新社说,日本人不得不思考。
日本《产经新闻》6日发表社论称:“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导弹防御……目的是为了加强拦截导弹能力,即便是在没有事先通告情况下发射的导弹。需求显然已经升级。”
这家保守派报纸还呼吁加强武器硬件装备以争取主动打击能力,因为“目前日本只有拦截系统,还没有导弹攻击朝鲜发射基地的能力。”
社论呼吁寻求远程巡航打击能力。
然而,法新社说,这一“能力”,为二战后日本宪法所不容,也为不少日本国内外反对者所不容。二战后的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只可自卫”,不可“主动打击”。
日本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就朝鲜发射一事只作“加强外交经济措施”评论,并未涉及日本防务内容。
不管怎样,如不少媒体先前分析,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此次对朝鲜发射所作强烈反应“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日本TBS电视台6日公布,4月5日结束的最新一次民调显示,麻生支持率已经上升至26.3%,不少人对首相在朝鲜发射一事上的举动反应良好。
尽管依旧很低,但相比3月底麻生的支持率困境,朝鲜5日的一次发射行动毕竟为他争得9个百分点支持。(凌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