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政改和民主出现三大走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9 22:5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于泽远(北京)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昨天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发展出现了三大值得重视的走势: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李君如指出,舆论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他举例说,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大部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大部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不过他也承认,中国的民主政治还刚刚起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还要继续深化。

  李君如认为,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事实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只要读一读邓小平的名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可以体会到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的推动下起步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2:55:07 | 只看该作者
**过去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做法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比如利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机会,取消了曾经作为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比如****大报告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已经废除了终身制,完善了以民主为原则的干部任免制度,给广大从政人员提供竞聘上岗的机会等等。

  另据人民日报昨天报道,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新举措,官方日前发布了国务院46个部门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规定,旨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按照规定,国家发改委增设“东北振兴司”、“西部开发司”、“应对气候变化司”、“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商务部增设“市场秩序司”、“反垄断局”,国家计生委增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人民银行增设“汇率司”。

  “三定”规定也明显减少了政府部门对具体事务的管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权限受到削弱;国家质检总局今后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工商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关的评比达标活动和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2:55: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光斌认为,“权力下放”是这次“三定”规定的亮点之一,是部门减少微观作业的具体体现。“政府只有从具体的人、事、物中真正解脱出来,才能当好裁判员的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olay20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9-4-4 19:57: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11: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