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游黄鹤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10:0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游黄鹤楼
  文/香雪百合
  (学习之际,偷偷逃往江城,本想趁老头没有飞走,疯子没有出轨,博士和大笨清醒,无妖和小鸟没有贪玩游戏,纠集小妹,小屋,破檀,疯猫,小妖,尘妖,还有妞妞结伴游览江城,闹楚府,住燕塌,不饮长江水,只食武昌鱼,燕窝吃尽,鸭脖整包待发,老头买单,燕王效力,雪宜驾机欢送.有谁知,一切都不如愿,学习时间太紧,几位老同学身体欠佳,只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终究没有去麻烦江城的狐朋狗友们。)--——题记
  
  自幼背诵古诗词,就喜欢李白笔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佳句。今日一游,更是感慨颇多。
  走进黄鹤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的石碑,那里保留着许多文人骚客留下的墨迹,或刚劲,或豪放,或涓涓细流,或纤细灵巧,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可谓挥洒自如,浑然天成。在长廊的旁边,还存留着一棵千年紫薇,只是剥落脱皮的枝干依然裸露着岁月的风骨。
  登上楼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腾空而起的高楼,占据了白云悠悠的空间。而晴川历历之下却未寻见李白笔下所描绘的汉阳绿树成荫的情景,更找不到布满江城的凄凄芳草,现代的文明替代了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
  古代的黄鹤楼是登楼览胜,吟诗作画的好地方。而今,这里已经变成商家叫卖的仿古城。令人还算欣慰的是,尽管失古,但那些承传古今文化的饰品和旅游纪念物依然存在,一样还承载着古时的品味和鹤去人空的意境。
  远眺汉阳,俯瞰浩荡的长江,大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余韵,那横亘在江城的阡陌,如镶嵌在云际的天河,依旧飘然如梦。值此“烟花三月”之际,一种游子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一样的动容,一样的渲染着心中的过往和感慨。然而,鹤去楼空,繁华如梦。驾鹤远去的仙人也许早就给后人埋下了伏笔:分别于此,远征于此,而几多牵挂,仍留于此。

  也许是没有尽兴,走出黄鹤楼,我们又来到了钟楼,不觉间落梅轩出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句古诗“风雨亭下闻风雨,落梅轩中听落梅”,而这里是人们游罢黄鹤楼来此小憩,欣赏音乐的好地方,每天都有乐队演出。我们要了热饮,在轩内落座。
  台上的编钟煞是气派,旁边放着一架古筝,还有其它民族器乐。在靠近贵宾座的地方,有一架钢琴,出于职业习惯,我走到钢琴旁,一眼望见那架上摆放的曲谱,那是毛**的“沁园春·雪”。这曲谱是河南豫剧作曲家王基笑谱成的,比原来翟希贤的谱曲少了几分刚阳,而多了几分柔美。如若不是在演奏厅,我一定会上去班门弄斧一番,那熟悉的曲谱,熟悉的钢琴,像是老朋友一般座落在我的面前。
  不多时,演奏开始了,无论是《渔舟唱晚》还是《竹枝词》,都是我熟悉而喜欢的曲调;无论是编钟、长笛、土鼓、古琴、陶埙、萧、琴、笙等古典乐器的合奏,都让人在聆听中平添了几分梦回大唐的随想。
  如果你来到黄鹤楼,就一定要来落梅轩一坐,那里有艺术“圣器”,八音和鸣,千古重响。在那里,你尽管幽思,尽管高雅,尽管豪放。不再有鹤去楼空的怅然若失,有的只是清净和幽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12:2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