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统计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北京平均职工年工资为44715元,折合每月3726元;上海的数据则为39502元,折合每月3292元。有人士分析披露,以北京地区为例,“职工工资”里面可能高达66%份额并不在市民的腰包里。(3月30日人民网)
可能很多人见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第一反应是汗颜:原来自己混得如此之差,连平均工资的水平都没达到啊,拖了大家的后腿,甚是惭愧啊!但疑惑也是肯定的:我也拖后腿,你也拖后腿,这还是平均工资吗?
别急,看看统计解释:这个数据,只涉及企事业单位、机关与社会团体,并没有纳入社会中小企业。而职工工资总额计算方法也不只是发到手里的现金,还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原来还有这种雷人的统计算法,真叫人不得不惊叹统计这门学问的高深!与此类似的还有高校就业率统计,一边是多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却是就业率一年更比一年高。直到某一天,南方一媒体的报道说,截至3月1日,广东全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有8.45%,多像《皇帝的新装》里道破天机的那一句!
统计数据是什么?它不是放大镜也不是缩小镜,它只是一块平面镜,照出一切事实和真相。它不是拿来作遮羞布、面纱用的,它是用来反映真实情况的客观数据,是决策者进行分析、正确决策的基础所在,统计数据真实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走错,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统计数据不够真实的事例已经不是个别,也不只是平均工资一个领域,甚至也不只是数据不准的问题,它可能是浮夸的政绩风,功利的假数据风,或者好看的面子心理在作怪。
但是,最起码,民众需要真实的描写,这是改善民生的起码了解,比如这云里雾里的平均工资,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坦荡一点面对真实的数据呢? (责任编辑:牟修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