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3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哲 复旦教授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6 21:4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哲 复旦教授的传奇人生

--------------------------------------------------------------------------------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01日 11:39


蒯乐昊





    孙哲复旦教授的传奇人生

    作为学者,他曾准确预测伊拉克战争的开打时间

    作为商人,在美国他曾把超市开到了联合国旁边

    2003年早春,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任副主任的孙哲教授正准备出个短差,消息灵通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编导急急打来电话;“孙老师,这段时间您能不能不要外出了?伊拉克战争随时都会打起来,说好了,我们这里需要您做直播评点嘉宾呢!”

    孙哲回答他:“不急,一时半会打不起来,起码要等到三月中旬呢。”

    一趟短差回来,他消消停停坐进了《新闻观察》的演播室,分析了美伊形式的方方面面后大胆预言:伊拉克战争将在三月二十日上午爆发。

    预测战争精确到小时,莫非你是布什肚子里的蛔虫?相信当时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会暗自嘀咕。那段时间,孙哲几乎天天在电视里露脸,发布着他的战争预言。

    三月二十日上午十点十五分,美国总统布什对全国发表讲话,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

    十八个球洞,就是十八个战场

    因为精熟国际时政,特别是对美国问题、台湾问题有深入研究,孙哲经常成为国内电视台新闻访谈的座上宾,他也总不让大家失望,常有惊人预测。台湾公投,连战以明显优势胜出之时,孙哲仍然预测,陈水扁将最终赢得选举。

    他的这一观点,并不符合大陆媒体的宣传需要,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但是选举结果,往往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阿扁”还是赢了“战哥”,孙哲轻叹:即使是最出人意表的“枪击事件”,偶然中也隐藏着必然、隐藏着可预知性。

    在孙哲看来,破解政治密码,提前预测政治格局走向,是政治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跟国内多数学者不同的是,他对政治密码的准确破译,不但来自学养,更来自与政治家们的广泛人脉。“政治学里读书也好、读情报也好,到最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读人。”

    孙哲性格随和,善于交际,旅居美国十年,与政界积累了良好的关系。美国国务院的一些官员是与他私交甚好的高尔夫球友,而台湾民进党、国民党的一些要员,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有的甚至是同门师兄弟。

    “我经常开玩笑说,十八个球洞,就是我的十八个小战场。美国国会的某位高级助理,高尔夫球打得不错,他的成绩是八十多杆,而我是九十五杆,算是可以陪他玩玩。一次正值《中国军力报告》出台,我们一边打球,一边就此交换意见。美国政客嘴巴很大,在这种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你所得到的信息,更是通过其他途径完全得不到的。再举个例子,我对陈水扁与美国关系的最初感性认识,就是在Richard Bush(美国对台关系协会理事主席理查德·布什)的一次家宴中,Richard指着他与陈水扁的一张握手合影,跟我详细介绍了他们早先结识的渊源,我就此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

    在纽约开超市

    孙哲1984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留学,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国际关系暨政治学博士学位。

    初到美国,孙哲的全部家当,就是两三百美元,和一肚子理想。因为哥伦比亚大学学费高昂,他转而选择了其他奖学金更为丰厚的大学准备入学。

    妻子Nina问他,读哥伦比亚大学,需要多少学费?

    孙哲说,很贵,要1万多美金。

    Nina又问,你曾经说过,梦想着毕业以后要买一辆BMW,一辆BMW又要多少钱?

    孙哲说,3万美金。

    妻子说,难道你舍得花3万买一辆车,还舍不得花1万多读哥大?买车可以贷款买,书为什么不能贷款念?

    Nina中文名倪剑,是孙哲在复旦的同学,小他几届,是复旦“十大文化名人”中惟一的女性,聪慧,漂亮,性情率直,敢想敢为。

    受到太太的鼓励,孙哲来到哥大,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他一边念书,一边打着三份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辛酸,当时睡的床,只有那么一点点窄,晚上睡觉翻个身,扑通滚到地上。”

    1993年,孙哲打工所在的超市准备关门结业,当时,妻子正有孕在身。孙哲的第一个念头是:超市关门,那我岂不是要失业了?

    跟妻子一商量,冒出来的第二个念头便有些惊人:不如我们把超市买下来自己经营得了!

    超市的转手价格是五十万,即使分期支付,首付也要三十九万。那段时间,孙哲见人就借钱,认识的,不认识的,几千块,一万块,他都借。也就那么奇怪,偏有人愿意把钱借给他,三十九个身份不同国籍各异的人帮他凑足了三十九万美金。孙哲至今笑称他们“三十九位恩人”。

    当时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出国学人个个囊中羞涩。一位北大的老师,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治学有余,打工赚取生活费,积攒得一万一千美金。仅因为看过孙哲写的书,愿意借一万块给他创业。

    “我去他那里拿钱,看见他住在一间很小很便宜的房间,没有床,一块破木板就是床,床上铺着旧报纸,油印的《世界日报》,印刷质量很差,天热,他光着背睡觉,字全印在光脊梁上。”

    这位老师取了钱,把孙哲送到地铁站,对他说:“我希望你成功,能早些把这笔钱还给我,我回国还能做十年学问。”

    他们真的成功了。非常幸运的是,这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超市经营得风生水起,开业仅15个月就还完了所有的借款。几年后,能干的小夫妻俩又在曼哈顿上城开了另一家以儿子名字命名的大超市。这家超市,地段极佳,正对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牛头,联合国纽约总部就在附近,不少大使、官员,成了店里的常客。

    联合国一名印度的工作人员齐湛,为了练习中文,到超市买完东西,若是碰上孙哲夫妇,都要“唠上几句嗑”,孙哲对他说,“你中文说得这么好,应该去中国发展。”

    若干年后,齐湛成了印度驻上海领事馆的总领事,偶然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家的圣诞聚会上,他与已经回国的孙哲不期而遇,两人尽皆一愣。这位领事大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纽约超市的中国老板,怎么也成了美国总领事家的座上宾?

    美国梦与中国梦

    “我没有美国梦,但我的美国梦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在美国十年,从站稳脚跟,到事业有成,不过是无心插柳的过程。孙哲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新泽西州兰普大学美国与国际关系学院任教,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超市的生意,交给能干的妻子打点,而与此同时,Nina也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学位。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通常的梦想,高学位,好工作,开跑车,住house,他们已完全实现。但这似乎并不能让孙哲满足。生活富足以后,中国梦倒时常在他心头泛起:青年时代,他的偶像是风度翩翩的学者、能言善辩的外交官、资深的国际问题专家……

    对孙哲来说,美国梦,只是财富之梦。而中国梦,才是尊严之梦,强国之梦,理想之梦。

    他想回故国,回母校。2000年,机会来了。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到美国展开“引进杰出人才”计划,加上当时国家有一项“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的重大研究课题,急需专门研究美国国会的政治学人才,复旦大学与孙哲一拍即合。

    回到复旦的孙哲如鱼得水,很快在学术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回国五年,由他撰写或指导的《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转型和决策行为》、《崛起与扩张:美国政治与中美关系》等十多部专业书籍相继出版,并先后完成了“美国国会与两岸关系”等近十项重大科研项目。据他的学生说,孙老师每天工作到很晚,凌晨一点前,打他的手机准开通。

    这位39岁的博导,在这5年里,“中国梦已经实现了半个”。

    未竟部分的心愿有二:一是全面构建起“美国学”的学术框架。在中国,独立研究美国文学、历史、政治的大有人在,但是尚未整合成一个强大的学科,一旦这个学科建立,将会延伸出许多跨学科的、边缘交叉的新研究领域。这一项,他正在努力。

    二是国内的学术及政治氛围还未够他完全施展抱负,政治学者的社会身份、参政透明度尚不够明确。这一项,他还需等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mjy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7-11-22 23:38: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07-11-22 23:54:11 | 只看该作者
去清华了?
4#
发表于 2007-11-23 08:25:18 | 只看该作者
对啊!;P
5#
发表于 2007-11-23 21:50:57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6#
发表于 2007-11-23 21:53:20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我报的就是他,我要考他的博士生,原来在上海的时候听过他的课,和我导师陈剑峰是同一辈的,比较牛啊.
7#
发表于 2007-11-23 22:00:05 | 只看该作者
高山仰止……
8#
发表于 2007-11-23 22:33:35 | 只看该作者
仰望一下!
9#
发表于 2007-11-28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啊
10#
发表于 2007-11-28 22:22:3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去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11:3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