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川迎来震后首个清明节:老县城开禁民众祭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11:4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1日,在去年“5.12四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回到北川县城废墟清明祭奠遇难的骨肉亲人们。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4月1日是四川大地震后第一个传统清明开放日,去年“5.12四川大地震”遭摧毁的羌族名县北川老城废墟外的封闭铁丝网被打开,让幸存的父老乡亲们回到自家门前祭祀遇难亲人。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社北川四月一日电题:把悲伤留在身后
  ——震后首个清明北川县城“开禁”祭奠见闻
  中新社记者肖青贾国荣
  时近“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首个清明。四月一日至四日,遭受毁城之殇的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开禁”,允许本地民众入城祭奠亲人。
  一日清晨,记者从绵阳一路向北。过了安昌镇后,羌族风貌的民居越来越频密地出现在视野。经国务院批准,震后北川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这片原本属于安县的乡镇划给北川。重建中,村民们选择羌族风格的建筑。
  经过由公安、武警执守的大门,记者再次走进这座让人心碎的城市。嶙峋的大石依然横在路上、水泥路面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出的大坑依然如故、而城里尚未完全倾覆的房屋因余震似乎倾斜得更加厉害……
  从三道拐到“绝命小河谷”,从北川大酒店到茅坝中学前的纪念碑,一路香蜡点点,一路白菊瓣瓣。县城“开禁”第一天,三千余民众入城吊唁。除了为亲人燃放的鞭炮声和低声啜泣,整个城市静静的,没有人想打扰逝者的安宁。
  在茅坝中学的废墟前,母志国正在给他十七岁的儿子母双林烧香。七尺高的汉子说起疼爱的儿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长得比我还高的小伙子,说没有就没有了。我和他妈这一年来,经常一起在被窝里哭醒,枕头常常都是湿的”。茅坝中学位于景家山脚下,在地震瞬间被垮塌的山体掩埋,正在教学楼里上课的数百师生无一幸存,全校仅有正在上体育课的一个班逃生。

  默默地上完香,母志国把今天县团委慰问他的苹果、花生等物品摆出来。他说,地震后,由于邓家交通不畅,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全靠国家救济,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给儿子买东西。
  在地震中失去母亲和女儿的王冬梅带着父亲、弟弟一起来祭奠亲人。她的家在老城区,由于可能的安全隐患,被警方封在警戒线内,无法进入。父女仨沿着老县城一直走到茅坝新区,才在湔江边上找到一块可以望到自己家和幼儿园的地方,点蜡、上香、烧纸,一切都在无语中进行,泪水却在每个人脸上恣意地流淌,令人不忍多看。父亲还专门带来一把花生和两只皮蛋,悄悄说“这是老太婆最喜欢的”。
  冯翔在地震中失去最疼爱的儿子。今天一早,他在看得见自己家楼房的警戒线前为儿子点上香,那里的几块大石头几乎已成为他的专用:今年农历二月初一,是儿子冯翰墨八岁的生日,冯翔给儿子送来蛋糕和那本记录儿子成长点点滴滴的相册,都放在那里。他常常坐在那块大石头上,仿佛陪着儿子。
  震后,记者曾多次前往北川。印象中,上天常常为遭受毁城之殇的北川动容:五月十三日,大雨倾盆,救援中的县城更显悲怆;七月十二日,震后两月,午后两点半,突降倾盆大雨,令参加“北川中联水泥项目开工建设仪式”的所有人成为“泥人”;八月十九日,震后百日,再次倾盆大雨,前来烧“百期”的民众根本分不清是雨、是泪。今天,临近震后首个清明,老天再次垂泪,阴郁的雨天让人更加思念亲人。
  而每一次的上天落泪,都有些不同。特别是今次,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正如冯翔所说,虽然心里不愿意相信儿子的离开已经是事实,但这个现实必须面对。母志国也说,生活还要继续,我们活着的人更应该为亲人好好过。
  透过迷濛的雨雾,王家岩滑坡体上已经长出嫩绿的青草,而在北川职业中学的操场上,一树树开得灿烂的樱花更令人惊讶生命的顽强。
  生活要继续,把悲伤留在身后。(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 10:3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