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鼓励发展消费信贷成为亮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 14:2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23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央行和各级银行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在指导意见中,两部门强调要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做大做好消费信贷市场。
    “在中央投资项目、涉农信贷、中小企业之外,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将是今年信贷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有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而有效抑制经济下行趋势的需要。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寒流的蔓延,我国经济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增大。此时,通过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要求。
    信贷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水平高低,与信贷扶持力度关系很大。事实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调整使住房消费贷款骤降,我国居民户贷款较去年上半年萎缩明显。其中,去年10月份居民户贷款仅增加40亿元,同比少增642亿元。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并加大了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初召开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强调,要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和制定有关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支持居民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
    在此背景下,为了既能贯彻好政策意图,同时又能控制经营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在制定今年的信贷投放计划时,提高了对零售信贷尤其是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视程度。今年头两个月,我国消费信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央行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居民户人民币贷款猛增1653亿元,较去年有明显增长,显示出消费信贷回暖的趋势。
    此次指导意见对指导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可以说来了一次“精准定位”,汽车、住房、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民生密切相关产业的信贷消费,被一一点明,要求银行予以扶持。指导意见还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消费信贷政策的实践经验,及时消除制度障碍,研究和探索拉动市场消费,特别是拉动农村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改进消费信贷业务管理方式。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做大做好消费信贷市场”。
    从消费贷款结构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对本报记者指出,一方面,从在居民消费贷款中占比最大的住房贷款看,尽管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不良贷款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领域,但在当前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下,目前购房者持币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因此商业银行对这部分贷款投放将仍趋谨慎,住房贷款的放量增长,还有待购房需求恢复至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在国家出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以及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与之相对应,汽车消费贷款也出现了快速增长,今后这部分贷款在个人消费贷款中的比例可能会不断提升。此外,从家电消费信贷来看,近期农村消费信贷增长较为明显,这与我国从去年12月开始推行新的“家电下乡”试点有关,商业银行也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对农村消费信贷的支持。因此,农村消费信贷仍会是商业银行持续关注的领域。
    采访中,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对本报记者指出,去年国家启动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主要投向了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领域。在这些投资中,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因此,加大发展住房、汽车、家电等消费信贷的力度,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大有可为。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会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有些问题可能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宋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6 06: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