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通缩压力将小于预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8 17: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文《中国日报》3月28日评论版刊登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评论文章,文章指出,2008年受上半年价格调控见效和下半年经济下滑需求减弱的影响,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不断回落,四季度物价上涨2.5%,明显低于4.8%的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形下,价格走低仍在延续,2009年头两个月CPI涨幅继续回落,大多数人对物价快速下滑充满了担忧,是否会发生通货紧缩成为议论的焦点。
  温Jiabao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为4%左右。在物价走低的形势下,政府提出适度上涨的物价目标不仅有利于防止经济下滑损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同时从中国现状看,2009年物价扭转下滑局面,实现适度上涨是有可能的,通货紧缩的压力将小于预期。
  一、农副产品价格稳中趋升有利于价格上涨
  今年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旱灾严重可能导致粮价上涨。我国食品价格占CPI的比重高达33%,食品价格的升降对居民消费物价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2008年的价格调控,我国猪肉和粮食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以遏制,食品类价格稳步回落。2009年不仅不会继续下调食品价格,反而国家还将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此外,国家要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价格市场调控,防止谷贱和肉贱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抑制农民收入增长。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
  另外,今年春播时全国各地遭遇较为严重的旱灾,这次旱情对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影响重大,给农副产品价格看涨平添了变数。
  二、实施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物价上涨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根据实际需要及社会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环境承载能力在逐步减弱,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目前价格向下运行的环境,为价格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一般讲,资源价格由国家定价改革为市场供求决定,在短期可能导致部分价格上涨波动,这对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以及居民消费物价都将产生上拉的作用,而征收环保费、资源有偿使用费等等更会加大资源产品的成本支出,直接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
  三、充裕的货币供应潜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价格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问题。我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快速下滑,从去年9月份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货币供给日趋宽松,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新增贷款达到2.7万亿,超过了全年贷款5万亿的一半,充裕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物价上涨的条件之一。
   四、前高后低的物价基数和经济率先企稳有望提升物价水平
  2008年物价水平在5月份之后逐月回落,2008年一、二、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分别上涨8.0%、7.7%、5.3%和2.5%,去年前高后低的物价大幅落差走势,将使今年物价同比涨幅出现回升。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快速降温,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积极落实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提出十大行业振兴规划。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预算9500亿元创出新中国60年来的最高纪录,相当于历史高值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3倍。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2、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2009年信贷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增幅和规模与宽松的2008年基本持平。
  3、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扩大和刺激农村消费。
  4、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的扶持倾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
  在国家政策有效调控下,我国经济有望早于其他国家率先企稳回升,生产性和消费性需求增加有利于价格上行,从而减轻通缩压力。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编辑 张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21:0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