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制定五大步骤清理“有毒资产” 全球闻风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5 14: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财政部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宣布设立一个“公共—私人投资项目”,以处理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问题。



该项目将利用来源于政府和私人部门的75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资金,购买5000亿美元的“有毒资产”。而且,这个项目今后有扩大到一万亿美元的可能性。

  投资者认为,这一计划将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在大型银行股的带动下,纽约股Shi一开盘即大幅攀升,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半,道琼斯指数已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了250多点,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3%。

  三管齐下恢复市场信心

  根据该计划的设计框架,将扩大现有的“有毒资产”剥离项目,并创建新的项目。打折的价格和政府的援助将吸引投资者购买这些资产,但也使该计划对于私人领域投资者的依赖性大增。

  该计划还打算建立一个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支持的实体,由它来购买并持有那些不良贷款。

  此外,财政部还打算扩大美联储一项贷款安排的规模,将那些所谓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包括进来。这项名为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的项目目前只购买支持所有消费者和小企业贷款的新发行证券。但一些最具“毒性”的资产是2005年和2006年发行的证券,TALF今后连这些证券也可以购买了。

  该计划主要分为5个步骤进行,分别是:银行首先自行决定各自需要出售的不良资产的规模;银行决定所售不良资产规模后,由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持对不良资产进行拍卖,例如价值100美元的抵押贷款可能以84美元的价格被拍卖;按照计划,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84美元中出资72美元;剩下的12美元将由财政部和个人投资者共同承担。财政部提供50%的募股资金,其余一半由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交易;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按照规定对不良资产进行买卖。

  有赖于私人部门资金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3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公共—私人投资项目”将从银行手中买进房地产类贷款,从更广泛的市场上买进证券。银行将有能力向专门的基金出售贷款,投资者将通过竞争来获得参与这些基金、利用政府提供融资的能力。

  根据这个计划组建的基金将有3个主要特点:首先,它们将利用政府资源——包括财政部资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联储的融资动员私人投资者的资金;其次,该计划将确保私营领域参与者与纳税人一道分担风险,并且保证纳税人分享从这些投资获得的利润。这些基金将对退休基金等所有类型的投资者开放;再次,私营领域的购买者将确定根据这个计划收购的贷款和证券的价值。

  盖特纳指出,这项计划旨在解决遗留贷款和证券,也是尽可能迅速有效地让纳税人付出最低代价解决危机的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盖特纳还希望借此稳定金融体系,推进此前的一项计划,该计划旨在向银行注入资金、启动消费和小企业贷款,并帮助一些房屋业主偿还抵押贷款。有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公司需要清除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堆积的问题贷款和证券,这样它们才能重新恢复对外放贷的信心。

  对盖特纳是个考验

  美国国会预算局20日公布报告显示,2010财年至2019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将高达9.3万亿美元。部分美国媒体分析,奥巴马政府不惜血本,以巨额财政赤字为代价,换取经济复苏,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分析人士对此项计划如何确定收购不良资产的价格也感到担心:如果定价过高,私募股权机构的资金就不会参与该计划;如果定价过低,银行也不会向该计划出售问题资产。另外,经历了AIG奖金风波之后,投资者对参与政府推出的金融救助项目普遍持谨慎态度,因此这些“有毒资产”收购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华尔街投资者对AIG奖金风波作何反应。

  也有分析指出,这项计划可能是奥巴马政府对金融危机施加重大影响的最佳机会。同时,这对盖特纳来说也是个考验。上任不久的他因为个人税务问题引发争议,又因2月份宣布的银行业救助计划未公布细节招致批评,上周AIG奖金风波也使盖特纳的声望遭受打击。因此,这项计划对证明他的能力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黄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9 15:4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