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贴 :湖南湘潭大学巴豆 投稿
感谢投稿 选编在 《行走的榜样》电子杂志中
我的考研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关系专业405分
复试已经结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九月我就会进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由于自己在论坛上得到了各位前辈的关注,也从论坛上获得了很多的资料,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该为后来者做一点表率作用,因此,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本科是学国际政治的。高考的时候因为发挥失常,以重点批第四志愿的身份来到了目前所在的学校。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四年后考研,当时的目标是北大或是人大的国际关系。
不象本专业的其他许多同学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我一直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因此,在大学阶段,我阅读了比较多的书籍,比如说Morgenthau、Waltz、Keohane、Nye、Mearsheimer、Wendt等人的重要著作我都读过,而且基本上英文原版我都看过,虽然都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毕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当然,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我大学阶段混日子的时候还是比较多。
考研是从07年2月底3月初正式开始的。当时我的目标是人大国关。因为人大一直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而且不象北大,她招收的名额也相对较多。在论坛上我找到了前几年人大的考试题目,并且开始准备。但是复习了两个多月,我却发现我并不适合考人大。原因在于,人大的考试题目每年都变化很大,没有很好的规律性,人大的参考书一般而言说不好,而且意识形态比较浓(只是事实,没有任何冒犯之意,见谅),几乎每年都会考一道有关革命导师有关国际关系的大题,特别是政治学原理,就不说了,我一般都只看外国人写的书,我至少觉得这些书不象国内某些人写的书那样会让我呕吐。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换学校。最后我决定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的国际关系专业。
报考社科院应该说完全是一种偶然。首先,社科院世经政系在社科院国际片系统中算是非常好的了,但每年都只招3个人,很有神秘色彩,而且网上几乎也没有她的题目流传。不过幸运的是,我有个老师在世经政读博,他是王逸舟老师的学生。他知道我考研之后,帮我从社科院带了一份06年的真题回来(在此向我这位老师表示感谢,我想向大家介绍下他,他叫李开盛,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我相信在未来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会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名知名学者,而今年由他和另一个社科院博士写的一本国关理论教材即将出版,我看了他写的那一部分,我觉得这将是大陆最好的一本国关理论教材,做个广告,希望大家购买,呵呵)。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社科院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考试科目是国际关系理论和战后国际关系史,这两门都是我的强项,特别是国际关系理论,而不考意识形态很浓的政治学原理,因此我虽然知道她只招3个,但还是决定报考社科院的国际关系。
我还清楚的记得,做决定那天是2007年的5月15日,5月16日我开始正式看书。
由于社科院和人大的考试科目差距很大,因此我几乎重新把专业参考书全部换了。而且我报考的这个专业是没有参考书的,完全靠的是自己平时的积累,这点我觉得很好。下面我就介绍下我各科是怎么复习的。
英语:英语我高考的时候只考了109分,大一的时候我记了很多的单词,所以在考研复习阶段我没有专门的背过单词。我有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从大二开始就阅读英文原版的著作和报纸杂志,所以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但正是对英语的太过自信,我差点就死在了英语上,最后一个月做张剑八套题,一般30多分,有次完型居然只对了1个。搞的我自信心全无。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还是要强调英语,特别是在3月到8月这个阶段还是应该要以英语复习为主,兼有专业课。
政治:我一直对某些东西极为反感,所以我对政治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我是从8月大纲解析一出就准备政治复习的。8月开始就几乎每天用半天的时间复习政治,而且买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比如陈先奎的2000题,任二、三、四,还有毛概的总结等等……反正政治资料最多,天天做。但是由于我的免疫力太好,所以从复习到考试都只是那种水平。我现在最后悔的是在政治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如果我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我英语肯定不止70分。而我复习了那么久的政治,还不是只考了71,而我的好多同学没复习多久都比我高,我们班上有个政治还考了91!
对于公共课,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报什么辅导班,纯粹的浪费钱,特别是政治,自己买几本参考书自学就行了,一样的不比别人差,某些辅导班吹的太天花乱坠了……我报了辅导班的同学现在好多都在后悔。那个考了91的还不是没报辅导班。反正我啥班都没有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