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前不久一个周末,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东风雪铁龙汽车展销厅,记者碰见北京某风险投资公司的白领窦小峰。“去年5月,新版爱丽舍刚上市,我看好了这款车,打算年底奖金一发,就把车开回家。可国际金融危机没完没了,公司业绩急剧下滑,年底奖金打了水漂。今年公司仍没起色,花10万块钱买车,越来越舍不得。”小窦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一些企业风雨飘摇甚至倒闭,全国2000万农民工被迫返乡,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在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品市场,观望情绪弥漫。很多人像小窦一样,“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在北京“京客隆”超市针织路店,正拎着篮子采购的公务员陶文勇告诉记者:“原计划今年买房,但楼价走势难判断,只能等等再说了。至于日常生活,我觉得变化不大,平时也没刻意省钱——但要说扩大消费,单凭咱这‘篮子’,分量不会太重吧。”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美国消费反弹乏力,制造业萎缩,房市跌势难止;在日本,经济正经历35年来最严重衰退;在东欧,由于出口下滑、资金抽逃、汇率波动,近期市场动荡剧烈,有可能诱发第二波金融海啸。世界经济复苏难料时日,居民消费信心将继续受到牵制。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说:“虽然今年元旦、春节实现了消费开门红,但增速并不乐观。”商务部统计,春节期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而过去两年同期,这个数字分别是15%和16%,2月份CPI出现6年来首次下降。
收入和社保预期仍没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70%。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有48.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30个百分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消费信心不足,在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出现了‘多米诺’效应,但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更是制约消费的主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玉栋认为,我国消费率低不是居民有钱不消费,而是大多数人没钱、缺钱消费。说到底,是收入结构问题。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预期收入下降,扩大消费难上加难。
3月初,山东莒南县筵宾镇农民王向军对记者说:“俺很想换台大一点的彩电,也知道‘家电下乡’很优惠,可去镇上专营店看了几次,就是下不了决心。”他指着地里两个蔬菜大棚说:“这是俺家主要经济来源,菜价高时每年能有1万多元收入,在本地算不少了。但家里有俩孩子,老大上大一,老二读初中,给他俩交完学费,所剩就不多了。”
分析央行数据,记者发现,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逾20万亿元,但从其持有者分布来看,绝大部分属于中高收入阶层,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城镇困难职工等低收入者所持储蓄很少。
孙玉栋说,我国社会事业近年发展很快,但与百姓需求相比,医疗、养老、教育、失业等社保建设确实存在一定的历史欠账,使百姓消费顾虑较多,为应对不时之需,储蓄依然是首选。央行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增长23%。而同期消费增长18%,仍落后于储蓄增速。
多管齐下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消费是刺激经济的重要落点。为克服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中央果断决策,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改善居民预期,扩大最终消费:
给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一次性补贴;连续第四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对1200万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为启动农村市场,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全国推广,并将连续实施4年。此外,一些地方还通过发放消费券、旅游券等措施,激发居民消费热情。近日,国家又对4万亿大单的结构做出调整,提高了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有的政策已取得一些效果。”在北京,退休职工徐敏秀在退休金上涨后第一次坐上飞机,和老伴到海南过了春节。在江苏,截至3月9日,短短一个多月就销售“下乡”的家电产品5456台(部),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
但总的看,由于短期经济大环境难有显著改观,社保事业建设和完善亦非旦夕之功,从根本上改变收入预期,刺激消费需求,绝非易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09年居民消费仍将保持稳定,但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非一时之需,是长久之策
扩大消费不是应对危机的一时之需,而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策。
刘树成说,在这次金融危机面前,多年来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形成投资、消费、出口比例不协调的弊端暴露无遗,“要借危机为我国扩大内需所提供的强大倒逼压力,加快形成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主,又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主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最实在的,是千方百计充实居民的钱袋子,使消费有底气;其次,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教育体制改革,让消费无顾忌。此外,适应消费新需求,提供适销对路、市场欢迎的商品和服务。以“家电下乡”为例,农民希望进一步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增加补贴。满足了不同需求,才能真正撬动消费市场。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增收入、促消费的前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社会投资,鼓励普通人创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增加民间财富,培育人们持久的消费能力。 (杜海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