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湘潭县发现战国时期军人墓地(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2 11: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200年前古剑吐射寒光


  本报3月11日讯 湘潭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今日,在湘潭县易俗河镇牛头岭一工地,当地文物部门发掘了一处战国晚期的土坑墓,出土了铜砝码、琉璃璧、陶鼎、陶敦、陶壶等23件战国晚期重要文物,其中包括一把保存相当完好的青铜剑和一组3件湘潭最早的珍贵铁器。
  出土陶器十多件
  古墓群所在范围系原湘潭县瓷厂厂区,原厂区被拆后,此地卖给了当地一开发商兴建商品房。
  去年下半年,湘潭市文物处考古专家郭民主在工地巡查时发现了这处古墓群。经初步考证,这是一处战国晚期的墓葬群,共有6个墓葬,距今至少在2200年以上。为进一步弄清情况,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因天气等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发掘。
  制订详细方案后,3月11日,湘潭市文物处联合湘潭县文物管理所,决定对其中的1号墓葬首先进行挖掘。通过近5个小时的努力,1号古墓终于“重见天日”。
  这是一座呈规则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其墓穴长2.4米,宽1.7米,残存深度约为3米。上午8时许,10名考古工作人员开始清理该墓的表层泥土,随着一步步掘进,5个陶壶最先露了出来。这5个陶壶挨在一起,大多已经破碎,其中1个还为彩陶。随后,又挖出了3件陶豆、2件陶鼎和2件陶敦等。
  2200年前古剑吐射寒光
  墓室里还挖出了1把青铜剑,铜剑旁边埋着一把长约1.8米的铜戈和1个戈鐏。经测量,这把铜剑长60厘米,其中剑身长51厘米、剑柄长9厘米。
  虽然因年代久远,但铜剑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轮廓十分清晰,剑身透着淡蓝色的光泽。铜戈不太完整,中间木柄已经腐蚀,只剩戈头、戈鐏。“因年代甚久,古墓主人的尸体和棺材已经腐烂,铜剑、铜戈和戈鐏紧挨着埋在墓室的一侧,应该就放在当时墓主人的右手边。”考古专家盛兆华说,在古代,一些有身份的死者下葬时,一般都会有鼎、敦、壶等礼器陪葬,其中鼎代表一定的身份。但这座墓室里只发现敦、壶,没有发现鼎。
  盛兆华分析,从古墓大小来看,墓主应是一个普通人;而随葬物品证明,他应是位男性军人,或许立过战功,但详细情况还要待其他5座墓挖掘后才能揭晓。
  铁器见证较高冶炼水平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墓室里还发现一套4粒铜砝码和1组铁器。
  2005年7月,在湘潭县牛头岭一带也曾发现9座战国晚期的古墓,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一批铁器——夯锤。“这次挖出的铁器1组共3件,已经锈蚀,是否为夯锤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青铜剑完全可以申报为国家三级文物。”湘潭市文物处专古部主任罗强武说。

  据文献记载,湘潭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距今不到1300年。有专家认为,这次考古发现,连同过去省、市、县文物部门在当地的发现充分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易俗河就颇具规模,成为当地行政中心,其重要性不亚于今天的湘潭县。
  从出土的铁器推断,在战国晚期,湘潭县一带的铁器铸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批墓葬的出土,为研究战国晚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楚越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1: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