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企减员减地 广州商品房开发面积今年或降1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4: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忙,这是广州某知名房地产公司项目助理小晴(化名)对这个地产寒冬的最直观感受。以前,她只需要负责一个项目,公司经历裁员后,同一部门的同事走了不少,原先由别人跟进的项目落到她头上,“现在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


    小晴的遭遇在地产行业并非孤例。根据华南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太和顾问公司在对2009年广州房地产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时显示,92%的地产企业不同程度受到了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其中36%的受访企业认为不能完成今年的业绩。减员,减薪,减少人员招聘,减少土地储存,甚至减少商品房开发量,成为了当下地产行业性“收缩”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房地产行业将继续谷底徘徊,业内企业也纷纷通过上述途径寻求度过“寒冬”的办法。而在政府大力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的决心下,今年房价仍将受压下调。

    四成企业欲大幅裁员

    “经济危机对各地产企业的招聘计划影响还是很大的”,太和顾问调查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31%的企业今年计划减少招聘人数或已取消招聘计划。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同时将招聘人员范围“锁定”在稀缺、核心人才。39.3%的企业表示可能削减的会是普通专业人员,33.3%的企业表示可能削减操作人员。这意味着,地产行业普通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会成为人员削减的焦点。

    不仅是减少人员“进入”,通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调整来减少人力成本,也是不少地产企业目前缩减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太和顾问数据显示,在受访调查的广州地产行业企业中,44.04%的企业表示很有可能实施大幅裁员来降低人工成本,

    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带来了相关从业人员的谨慎离职态度,太和顾问调查发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主动离职率开始下降,被动离职率开始上升。员工对跳槽的热情开始降温。

    行业薪酬增长普降5.7%

    调查数据显示,有78.6%的受访地产企业认为,面对经济危机,企业需要在薪酬策略方面有所调整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对于已完成2009年度薪酬调整计划的地产企业,原定薪酬增长率为11.4%,调整后的薪酬增长率5.7%,由此可得出,受经济危机影响下降的比例为5.7%。

    除了收入方面的影响,在福利培训等方面,不少地产公司也作出了调整。有37%的受调企业表示,可能减少培训预算。甚至有5%的企业干脆取消了所有培训计划。

    逾八成企业多形式缩成本

    事实上,相比于减少招聘人员、减少内部员工数量等措施,只是地产行业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减少成本中的少数措施”,太和顾问方面称,房地产行业中,人力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2%左右。他们的调查发现,88.0%的地产企业已经着手或正在考虑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包括缩减运营成本,优化融资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巩固已有的市场,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等。

    其中缩减运营成本放在了首位。而房地产行业中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拿地”。因此,谨慎“拿地”成为了地产开发商的首要考虑要素。

    “目前房地产企业主要通过谨慎拿地,延缓新开工项目,优化采购流程来压缩‘总成本’”,太和顾问方面称,2009年广州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将持续走低,预测今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

    对此,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分析说,从目前的环境看,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并且这种形势还将持续下去。“在对前景看淡、产品消化有限的情况下,未来的供应不会出现紧张的问题。”同时,从开发周期看,今年开发的楼盘将在2010年开盘出售,亚运因素对广州楼市的刺激前景看好,因此在今年开发商会根据市场状况有计划地开发新盘。他还指出,虽然开发商压缩开发量可能会导致未来一两年的市场供应量下降,但供求关系是双方面的,除了供应外,还要看需求怎样,由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的需求有可能同步萎缩。 (责任编辑:王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08:4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