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会时评:和谐社会需要"环境公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14: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宽严失当现象,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阻碍科学发展,损害社会和谐稳定。

    陈万志代表所说的3种环境不公平现象,近年来在各地都比较常见。比如城乡之间,我国防治污染投资主要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还有数亿人喝不上干净水,每年有1.2亿多吨垃圾露天堆放。城镇工厂向农村排污,使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一个年交税费仅60万元的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就可以使附近上千名农村居民饮用的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上百亩良田被毁绝产。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了,城郊污染却加重了;生活垃圾运到郊区简单填埋,加重了郊区的垃圾二次污染。

    区域环境不公平现象也很明显。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不断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东西部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一些西部地区在就业率、GDP考核等多重压力下,又上马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又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环境不公还存在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一些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表现最为突出。本来是国家所有的矿产资源,普遍实行了承包式开采,非法采矿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政府连当地到底有多少矿山都说不清。结果,GDP和财政收入连年猛增的同时,造就了一大批“矿老板”,但当地百姓不仅无法从中受益,反因采矿带来的生态灾难而陷入贫困。

    环境不公平现象,说到底是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环境公平”是一个重要方面。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增长和牺牲多数人利益让少数人暴富,与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要求背道而驰。有必要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收益分配体系、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实现“环境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张少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05:1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