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零利率”时代的美日股Sh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3 13: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入2007年,多国相继应世行要求加息以抑制“流动性过剩”,日本也将利率调高到0.5%,可美联储对此不但无动于衷,反而在9月开始步入降息周期。截至目前,美、日已进入真正的零利率时代,英、加也处在1%的边缘地带。那么,美、日股Shi表现如何?对全球,尤其是国内股Shi又有什么启示呢?
美股踏进零利率
寒冬腊月北风起
本世纪至今,美股格局为“两下一上”,可三大股指不同时期强弱差别却相当大。如与2000年初高点比,道指不仅创新高幅度超过20%,而且一年多来最大跌幅47.5%也是最小的;纳指在“一上”过程中极其强劲,最大涨幅超过158%,这与它此前一度大跌近80%不无关系。可整体最平稳的标普的跌幅却与纳指不分伯仲,原因何在?世纪初高科技泡沫或网络神话破灭,导致纳指陷入长期调整,前一波弹升虽异常骁勇,但要重登历史之巅,却仍需再涨约80%,或这只是跌幅44%的反弹(百分比为0.618%)而已。这次下调的根源是次贷,降息始于危机爆发后,金融、地产板块期间深受其害,这对标普的冲击自然就要大得多,换言之,现在的表现已是很难得了。
遥想当年,史无前例的生产过剩造成“大萧条”,道指暴跌90%,而利率则从1929年的5.85% 调至1933年的1.73%。换言之,这次降息幅度、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零利率对美国也是头一遭,股Shi也就无所适从。与去年12月16日相比,2月13日的道指、标普再缩水10%,纳指下跌约3.5%,表明股Shi并未因零利率转暖,而曾经历零利率的日本股Shi则成为唯一可借鉴和参考的了。
日经又见零利率
小曲好唱口难开
曾几何时,日本股Shi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不仅日经225在主要股指中首破一万、两万、三万并逼近四万点,而且1987年底股票市值竟占全球的41.7%,即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全球十大银行中,日本居然占十之六七。但这种辉煌却是“石板栽花无根底”,随着股Shi、房产的泡沫相继破裂,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成为日本“消失的十年”。纵使连续8次降息经济衰退也没有逆转,1998年后还连续7年通货紧缩,即陷入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999年初,日本步入零利率时代。2006年7月其央行六年来首度升息,可十几年来却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去年底又回到0.1%。值得注意的,一是在全球股Shi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扬过程中,日本股Shi却积弱难返,且与历史峰位比较,日经225也远不止别时容易见时难,期间虽与欧美基本保持同步运行甚至一度飙升137%,但反弹高点却一个比一个低,而低点最大跌幅则高达80%;二是日经225与其他主要股指的峰谷明显存在时间差,如2000年初见顶滞后一个月,2003年4月落后欧洲一个月(或美股半年见底),而在2007年2月即先于欧美8个月见顶,这也为判断周边市场的转折提供了某种依据;三是近20年虽没有利率变动周期,但与美元指数同商品期货的关系相似,日本利率、贴现率的升降对股指的涨跌也具有非常明显的放大效应。
零利率与两股Shi
秤砣虽小压千斤
这次金融风暴也是没有先例的,流动性由最初的“过剩”逐渐变为“不足”,其起因则是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危害程度也大大超过当年房产泡沫对日本的影响。决定股Shi走向的关键固然是经济发展状况,但利率毕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是下调空间已是“夕阳西下不久长”了。
从2001年以来情况看,美联储利率变动幅度、速度与标普涨跌幅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关系。例如,上一次降息周期里,利率由6.5%经13次降至1%,平均调幅0.423%/次,标普期间的月收盘跌26.2%,与股指以利率平均变幅的5.5倍连跌13次一样,而期间最大跌幅40.3%,则是8倍的13次下跌。再如,三次周期变动的平均时间为27个月,其中:始于2000年初的降息30个月内13次下调了5.50%,标普月收盘跌46%,非常接近于(1-5.50%X27÷30)的13次方即跌48%,而始于2004年的升息则在36个月内17次上调了4.25%,标普月收盘涨39%,略多于(1+4.25%X27÷36X0.6)的17次方即涨38%(0.6为425÷550的平方)。日本多年没有调息周期,2007年7月后在8个月内两次调升了0.5%,日经225同期周收盘上涨23%,而美联储周期最小变幅4.25%及平均周期则成为重要参数,即它以0.5%X8÷27X(425÷50)的平方的速度连涨两次。若该规律延续,那么,标普见底时月收盘当在715点,以利率平均调幅推测甚至可能低至630点,日经指数周收盘落在6970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06: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