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抗风险能力今非昔比 救市政策很难见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3 12: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记者 蒋林) 对于俄罗斯国内“1998年危机重演”的担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问题研究专家李中海认为,与1998年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金融状况都大为改善,其抗风险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1998年卢布急剧贬值,整个国家无力偿还外债,几近破产;而这一次,俄罗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以及在能源价格暴涨过程中所积累的巨额财富,使俄政府无论在出台各种措施,还是预计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底气和信心都与10年前有天壤之别。
目前,俄金融体系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国内所有主要银行都是国有的,照目前情况看这些银行都没有像欧美同业那样被高风险不良资产侵蚀。
不过,李中海也表示,经历过1998年危机的人都知道,如果目前不采取有效的金融措施,控制卢布贬值,解决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很难维持现有的稳定。
危机暴露经济结构弊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庞大鹏和李中海都认为,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从根本上制约了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空间,而严峻的经济形势又让救市政策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庞大鹏认为,与其他能源经济国家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模式更具有特殊性。近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高通胀和高增长的发展状态。
这主要基于国际原料和食品价格的增长以及俄银行利率的居高不下。但是,俄罗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新兴经济体,不可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现长期高增长。这种经济模式难以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蚀。可以说,全球经济危机暴露了俄经济结构多元化不足的弊端,导致其进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时代。
庞大鹏分析,由于俄罗斯现在的外债问题很严重,同时政府又需要大笔资金救市,因此政府手里可用的流动资金不多,如果国际形势不能及时好转的话,救市政策很难见成效。
救市措施“治标不治本”
李中海认为,目前政府出台的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出台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有效措施。
这是因为,除了政府可投资的空间很小以外,其使用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不大。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由于长期依赖国际原油、原材料价格和国际资本,本国的加工制造业滞后,大量手工业产品依赖进口,供给层面容易出现短缺,导致经济发展没有长足后劲。
庞大鹏表示,正如俄罗斯学者所指出的,俄罗斯的危机具有政治性,国家管理体系对危机准备不足。
因此,从长远来看,俄罗斯要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对制度进一步加以创新,使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相得益彰,真正建立起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实现制度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协调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7:03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