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债比率居高不下、外国直接投资锐减、汇率波动剧烈、GDP增速放缓、失业增加……2008年至今,东欧国家的这一系列现象都让人联想到一个词——金融危机。一些市场分析师警告说,东欧有可能发生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同等规模的经济动荡。曾在东欧市场呼风唤雨的西欧银行,如今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焦点·1
与亚洲金融危机相当?
负债累累
虽然东欧地区各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财政失衡,但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看,财政失衡并不是危机爆发的必要前提,私人部门投资失衡才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东欧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
一些市场分析师警告说,东欧有可能发生与九十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同等规模的经济动荡。
从外债/GDP的比率来看,东欧国家都拥有较高的外债/GDP比率,远高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穆迪预测,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GDP比率都高于50%。拉脱维亚为135%,居9国之首,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国也高于100%。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1994年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墨西哥的外债/GDP比率在20%左右;1997年深受亚洲金融危机之苦的泰国的外债/GDP比率为49%;1992年~1993年爆发欧洲货币体系(EMS)危机前夕,芬兰的外债/GDP比率为50%。
芬兰经济学家赛坡·埃文斯在关于上世纪90年代北欧货币危机的论文中写道,“只有满足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外债类型大部分为长期外债、国际投资者充满信心这三个条件,一个国家才有能力承担相对高的国际负债。”很遗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东欧国家恐怕很难满足这三个条件。
资本外逃
虽然东欧地区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受到美国信贷市场的直接影响,但数年来,由于东欧经济快速增长,它与西方国家的金融联系日益紧密。这一地区一直是海外投资的热点。现在,它的运气突然发生了逆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该地区过于依赖外币贷款(这些贷款现在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违约)、全球经济下滑之下西方邻国对其出口产品需求锐减的结果。
由于投资人对一些东欧市场失去信心,纷纷撤离整个东欧,使得股Shi与汇市不断下跌。伦敦研究机构“资本经济”(CapitalEconomics)的欧洲新兴经济体分析师希林估计,外资突然撤走将使得东欧的经济产值在今年暴跌10%。
东欧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入正在减少,国际财务学会(IFF)预测,该地区的私人资本流入在2008年约为2540亿美元,2009年将下降到300亿美元。该学会称,这波震荡呈“从未有过的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