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0日,一名小学生展示领到的杭州市民消费券。近日,杭州市开始向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人员、中小学生等50万居民发放总额为1亿元的消费券,发放金额为中小学生每人100元,其余每人(户)200元。消费券可在指定商贸企业购买商品,或用于文化、健身、旅游等服务消费。新华社发
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在内,不断学者建言中国政府直接给百姓发钱或消费券,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2008年12月22日,成都市向低保对象等37.91万人发放了3791万元消费券。在成都之后,杭州市拿出1亿元,给市民发放消费券,中小学生每人100元,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人员、低保人员等每人200元。
此时,消费券也成为地方两会的热门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山明建议,作为特殊时期的非常政策,上海不妨从50元消费券起步,进行持续的消费刺激;南京政协委员杨林建议一次性向困难群体每人发放500元购物券。
21日,《证券日报》更是用头版头条在显要位刊发该报社长和编委的文章,大胆建言给13亿中国人每人发1000元红包 。此文一出,再次将“消费券”推上了舆论的争议场。
在赞成者看来,发放消费券是有效且适时的政策,而反对者却批评它是“刺激消费的快乐丸”、甚至是“包裹糖衣的毒药”,将给未来埋下隐患。发放消费券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它是否适宜在中国大范围推行?新华网友有话要说……
![]()
可笑。百姓少了这一千元就不消费了?发了这一千元就肯定会消费?每人一千元全国需要一万三千个亿,可以办好多大事啊。老百姓需要的是好政策,好领导,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坚决反对!钱要花在刀刃上,中国政府不是钱多得无处花。钱要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花在低收入者身上,让他们有钱买东西。有些专家往往满腹经纶,却不顾国情,中国有13亿人,世界上任何国家,除了印度,都不能拿来与中国相比。
发钱不是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社会财富如何公平分配。现在有很多分配并不公平,有很多地方已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理念相去甚远。
不如给城镇居民每个人上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农村的就作为建房基金和医疗保险,以及自然灾害保障资金。
如果把这样一大笔钱拿来改善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就业环境该多好……一人1000元转眼就会花掉,对人民的生活疾苦根本起不到根治的作用,只能肥了商家鼓了贪官腰包……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想出好的办法让更多的人(每人不可能实现)月收入同等幅度地增加,提升人民的整体社会生活水平,这才是“共享发展成果”的真义。
每人发放1000元购物卷,对拉动内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别忘了,对提高物价也有立杆见影的效果。如果不控制住物价,消费热潮过后又是大萧条,居高不下的物价会使百姓消费能力更加萎缩,简直等于饮鸩止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