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建议中日韩统一货币用亚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0 14:3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美元疲软的前提下,学界认为亚洲三大巨头使用亚元可有效抵抗金融风暴
应对经济危机,中日韩三国应建立“共同货币”的呼声又被推到风口浪尖。据韩国《朝鲜日报》昨日报道,金融危机导致美元地位下降,同时以大量美元为外汇储备的中日韩三国,虽然在金融危机中领跑全球,但也因美元的动荡而“危机四伏”。
今日推荐

任志强否认地产暴利
任志强承认房地产利润可达80%,仍否认有暴利……[详细]

温Jiabao:今年中国经济最困难

·网友曝光疑似国土局公款吃喝账单 一餐上万
·上海房管局建议楼市:新盘低开 合理促销
·李德水:美国就像一个富家纨绔子弟
·一个散户的日记 盘点鼠年股Shi所见所思
·房贷利率7折申请失败后 如何扭转乾坤
·四个人的理财经 讲述2008年投资众生相

三国合力
报道援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的观点称,中日韩三国应该在危机当头加强合作,共同抵抗动荡的美元对三国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引入“共同货币”是最好的办法。
萨克斯表示,2009年全球经济仍会处于萎靡不振的局面,经济快速衰退现象将持续到2010年。而中日韩三国是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投资机会等非常充足的地区。三国如果适时引入“共同货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今后将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成为重要枢纽。
他说,美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疲软状态,很难再担当强有力的国际货币。从传统上看,只要美元发生剧变,韩元、日元和人民币之间就会出现货币压力,进而东亚地区有可能出现不和谐声音。
设想方案
从目前情况看,学界对亚元的设想有这样两个方案:
一是以日元为核心。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日元目前也是除美元、欧元等货币以外最为重要的国际性货币。
二是以人民币为核心。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很多人看好人民币的原因是与日本相比中国有着广大市场腹地,有能力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
支持声多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丹尼·科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需要亚洲拯救世界,中日韩三国有共同的文化渊源,也有一定经济实力,因此强强联手打造国际货币是时代的趋势。
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江瑞平也发表声音表示支持,他认为,目前东亚区域内贸易比例达到55%,与欧盟和北美两大贸易区相当。如果以统一货币代替美元,则可节约贸易成本约15%。
日本顾虑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研究院姜荣春博士表示,中日韩三国如果能够发行共同货币,是一件好事情。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没有共同货币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出口大国有着很明显的影响。但这些都只是目前学界的一些想法,姜荣春称,和欧洲不同,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尽管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就发展水平而言,还和发达的日本有一定差距。再加上日元本身就是国际货币,所以日本可能会对发行共同货币存有顾虑。(据法制晚报)


20公司一天内宣布裁员 全球企业掀起新一轮裁员潮
16日有超过20家公司表示将裁员,包括罗马尼亚第二大化肥生产商、菲亚特旗下的Magneti Marelli公司等,美第二大汽车租赁商赫兹表示将裁员4000人……[详细] [滚动]
美银行新一轮危机显现 奥巴马欲援助
最近几日美国银行业频频告急,迫使将走马上任的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不得不考虑加大援助力度……[详细]


奥巴马挺进华盛顿:就业乃短期第一要务
英国酝酿第二轮救市方案 2000亿设坏账银行
美第二大IT卖场倒闭 欠联想1100万美元未还
日本政府预计2009财年经济增长率为零
金融危机令法银行业与政府大打“口水仗”
花旗澄清传闻 将继续保有日本证券经纪业务
保尔森指责中国高储蓄 美国担心中国减持美国债
·评论分析

年终策划:不可沽名学罗斯福

宏观调控是上帝的事

·后金融危机的全球投行新格局
·金融海啸的传播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镜鉴中国住房政策
·郎咸平:谁也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4:0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