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鸿海集团内迁16万工人 借中西部政策优势避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0 18: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欲借中西部优势摆脱电子加工业低迷困境

    昨日,台湾首富、电子大亨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准备将旗下16万深圳龙华工厂员工转入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内陆省份的厂区,而作为鸿海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深圳工厂仅保留10万人。深圳龙华,郭台铭曾经这块发家的福地最多时雇佣了38万员工。


    中西部政策优势成避风港

    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表示,鸿海面对全球险峻的经济环境,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内地工厂人力的重新布局,因此外界不必过分疑虑。

    分析认为,郭台铭选择大举“北上内迁”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应对电子制造业的寒冬,郭台铭迫切希望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因此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鸿海北迁主要是为了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

    据悉,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但是处于中西部的三线城市在税制、公用设施等方面还有极为优惠的条件,因此吸引鸿海集团将工厂主力西迁。

    实际上,处于中西部的湖北武汉、山西晋城早就为了争取郭台铭的投资而费尽周折,开出了最优厚的条件。譬如,此次“北迁”目的地之一武汉园区的发展策略就是围绕富士康项目推进产业配套项目,引进包装、元器件生产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集群。甚至当初为了争取郭台铭的投资不惜花费30万元拍摄了一部招商电影。这一切都意味着当地对郭台铭投资的重视。

    除了当地政策优惠之外,促使郭台铭北迁的还有中西部地区人力成本优势。武汉、山西两地普遍人工成本比沿海城市低不少。另外,由于山西是煤电大省、湖北是水电大省,在能源方面远比电力吃紧的沿海地区具有优势。因此,在经济呈下行趋势、电子加工业处于寒冬时,郭台铭选择北上也在情理之中。

    人员调整将带来大规模阵痛

    由于鸿海方面未能就如何“北迁”做具体说明,外界纷纷猜测很可能是深圳方面大幅裁员,而在湖北武汉和山西两地再进行招工,以保证鸿海的生产能力。不过丁祈安明确表示目前深圳龙华工厂不会有大规模裁员。但是由于鸿海方面依旧表示将在旗下公司加紧完成削减两成预算的计划,因此外界对于龙华工厂不会大幅裁员持怀疑态度。

    之前,郭台铭曾表示“目前经济景气状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3倍,最糟的状况还没来”,且表示鸿海集团将进行全球性的人事精简计划,裁员幅度为3%-5%。因此不排除深圳龙华工厂的人事巨变。消息人士表示,鸿海集团展开的所谓“精简计划”将分三步执行。第一轮以海外地区为主,之前11月鸿海匈牙利厂已裁员1500人,第二轮才轮到内地及相关管理人员,最后将涉及到集团高管。

    目前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在内地工人数大约有40万,主要分布在深圳龙华、江苏昆山、杭州钱塘、太原、烟台、晋城、天津滨海、武汉等13个厂区。由于员工数量实在庞大,因此无论郭台铭用何种方式在内地工厂调整人员都会带来大规模阵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0 17: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