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论影视剧对中原文化的传播功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5 22:4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影象节目诞生以来,好象人们的生活就有了参照和精神寄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影象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人类已由读字时代进人读图时代,影像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与青少年的“第二生活环境”。只要有互联网的支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收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而影视剧作为当今媒介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人生态度,甚至支配着芸芸众生。
    如今,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影视等大众文化对价值观念的负载已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影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日益凸现,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我们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中原崛起来说,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影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具有更紧迫、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影视剧对中原文化的传播作用。

一、影视剧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各国之间的实力较量已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层面。文化产业及其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家实力或潜在实力的象征。经济全球化时代虽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但在出卖商品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宣传自己的文化。而影视剧正是对外传播一个国家文化的最佳途径和选择。文化全球化在打破国家间贸易壁垒,形成文化贸易的全球市场,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往的同时,也意味着发达国家对弱小国家可以长驱直入,从而造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抑。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深深影响着那些“弱小国家”,从而致使它们逐渐丧失自己原有的文化优势和文化信念。以美国为例,美国影片只占全球影片数量的6.7%,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1999年,全球收入最高的125部影片绝大部分是好莱坞影片,其中总收入居前10位的影片中9部是好莱坞产品。美国在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自己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文化产业处于劣势的国家,其文化必然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
    当今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为全球文化市场这块大蛋糕而竟相抢占。中国也不例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作为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其中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作为重要的部分来论述,指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用一个专题提出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宏伟目标。
    随着中国加人WTO,中国的经济文化被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日益呈现紧密交融之势,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的影视产业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影视剧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可以大视角、多领域、全景式、长跨度地表现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在讲述动听的故事、细腻刻画人物、深刻揭示人性、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独具魅力。如今,电视剧的跨国传播与国际交流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如“韩流”、‘日流”在中国强势登陆,美国、德国、FaGuo、意大利等国的影视剧风靡世界已久,中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早就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现实、文化底蕴在荧屏上交相映辉,蔚为大观。在这种形势面前,中国的电视剧如何在荧屏上传播优秀的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如何树立国人良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影视剧对中原文化的传播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要实现中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首先必须要让中原文化“走出去”,成为文化产业的驰名品牌,让“河南”成为中原文化的集体代名词。在这方面,影视传播应当成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传播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已有成功的先例。
   《少林寺》等影视剧成就“少林”品牌。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古以来少林寺就以功夫名扬天下。但时至今日真正让一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名寺少林寺走向世界,让“少林”成为驰名中外品牌的原因之一应该归功于以《少林寺》为主的一大批影视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少林寺》、《少林小子》、《少林俗家弟子》等一大批有关少林武术的影视剧在国内外的放映,以及随之而来的少林武僧团不断的出国访问,以勇猛刚健,快速有力,刚柔相济,快慢相兼,虚实并用为特点,尤其是硬 “功夫”,如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攀崖走壁,急跑如飞吸引着世界武术爱好者和武打影视迷的青睐。“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观念慢慢地在海内外友人的心目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此后,许多国内外武术团体到少林寺来归宗、朝圣,来此游览、参观、学习武术的人数与日俱增,最多时日达万人。受此影响,国内外几乎同时掀起了习练少林武术的热潮,也带动了武术旅游、武术用品与武术馆校的迅猛发展。据统计,少林寺地区仅带少林字头的武校便有上百所,习武者达数万人。仅在1984年到少林寺的游客就达260万,是1974到1978年间游客总数的13倍.至今与少林武术有关的影视剧就有近千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河南省最新推出的大型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播出后,更是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正是在这些影视剧的传播下,少林文化开始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少林也成为了中原文化的知名品牌、河南的一张名片。
    豫剧影视剧《花木兰》《朝阳沟》等扬名河南戏曲。在中国历史上,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1956年由著名豫剧大师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艺术片《花木兰》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流行最知名的地方戏曲艺术片,可以说是一代代人一直唱到了今天。之后的另一部豫剧电影《朝阳沟》也随之成为经典。从1958年3月在郑州首次公演至今,豫剧《朝阳沟》也已深深印在了亿万百姓的心中: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兴致勃勃地传唱的旋律。一部《朝阳沟》演绎的是一出新农村活剧,是时代的产物,然而优美的豫剧旋律却是传唱至今的关键。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原文化,中原地方戏曲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梨园春》已经成为中原戏曲文化发展的亮点。尤其是自《梨园春》改版之后,第一年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14.26%;2000年以来平均收视率进一步上升到25.85%;最高达35.7%,成为河南卫视的第一名牌栏目,自1999年起连续5年收视率在全国省级电视台中位居第一位,每期综合收视人数超过2亿人次. 2006年9月,作为“中国文化澳洲行”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梨园春》在悉尼歌剧院唱响豫剧,并成功跨海直播。这在全国的电视戏曲栏目中还是第一个。成为传播中原戏曲文化的生力军。
    《三国演义》《汉武大帝》《少年包青天》等影视剧传播中原古都文化。 看过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其中一个经典的场景即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指挥的著名战役——火烧博望坡。而包括博望坡在内的新野、宛城、许昌、洛阳等三国之地大都位于河南境内。《汉武大帝》的主演地也是在河南的洛阳,而开封更是众所周知的“七朝故都”和包公包拯的官府所在地。这些电视剧的上映无形之中就是在宣传着河南的故都形象——古之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为河南打出了一张无形的名片:厚重的中华文明发祥之地。
    正是在这些历史的光环上,我们的文化旅游线路才得以“热”起来。一个个耀眼的地名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留下他们轻盈的步履脚印,带走对我们中原五千年的文化印象。沉淀的是历史,游览的是文化。
    记录片《河之南》全面宣传河南。一部10集的人文纪录片《河之南》在2007年“五一”期间经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记录片共分大河之源,大河之民、大河之都、大河之魂、大河之光、大河之歌、大河之艺、大河之学、大河之风和大河之南十个部分,首次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中原河南的历史文化风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华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兴衰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深层原因,并通过对大河沿岸众多历史细节的诠释,演绎了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中原大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原地区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苦难与创痛。它的过去,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上的一朵浪花,更是一个民族的悠远的背影。记录片的播出对外重塑河南形象、扩大河南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河南的知名度,提升河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河南人民的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为加快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增添新了精神动力。
     近10多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下,文化领域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培植文化优势,彰显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精品赢得了广泛认同。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走向市场后,经过整合后的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河南文化市场上,标志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化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于2006年1月21日揭牌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方向,以影视创作生产为中心,实施精品工程,创作生产出了电影戏曲艺术片《村官李天成》、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二部)、《快乐星球》、《豫菜皇后》、《少林四小龙》、《少林禅武医》等一批高质量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在传播河南文化和树立河南形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可喜的是最近由河南省委宣传部、郑州市委、河南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百集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一经上演即获好评,在不少省份播放都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自1982年李连杰出演《少林寺》后,再次让世人领略功夫文化,真正理解和感受中国功夫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历史佳话。
    这些经典影视剧目在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也为宣传河南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正是影视文化的双重作用。当影视成为一种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当影视从一种简单的视觉享受升级为一种可以左右经济发展的文化元素的时候,当影视从最初的富人精神娱乐产品发展到大众化消费的一种国家经济要素影视工业的时候,对于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中国家来说,时代的步伐已经让我们深感落后于其他经济大国,由于以往体制的发面的原因,我们的认识和胆识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时至今日,我们一步也不能再落后了,因为落后就要受苦,落后就要挨打。
    当前,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实即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也正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美国的商业大片、韩日电视剧等急剧占领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文化产品在国外则只占很小的份额。不可否认,不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对我国固有的本土文化这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传播,通过发展影视工业传播中国的文化。而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缩影,因此在传播中原文化方面,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①《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可比龙,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②《创意中原》 汪振军 著 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③《豫剧朝阳沟50年长盛不衰的启示》  新疆新闻在线 2008年4月2日
④《准确定位引入竞争品牌经营》  王佳兰   《新闻前哨》  2004(12)
⑤《试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吕晓志《中国电视》2005(6)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标签:论文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2-26 15:59:32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了
还是谢谢分享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26 21:11:26 | 只看该作者
1# 游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02:04:3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是多此一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04:1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