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开放为我们开启机会之窗"--油田项目主管郭永恒的30年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8 14: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0年前的秋天,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边境小城甘南,遍地都是盛开的向日葵。

    除了葵花的绚丽,郭永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邻居家的女儿出生了,爱赶时髦的邻居阿姨给女儿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王改革”。

    那一年,郭永恒7岁。9月1日,他哼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歌儿,背上黄布军书包,走进憧憬已久的校园——甘南小学,成为一名新生。

    1971年出生的郭永恒,人生的重大经历都在1978年以后,所以他把上小学视为人生的新开始。

    当时这个小男孩并不知道,1978年是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特殊年份。只是从父母嘴里听到改革开放这个词,从大人们谈论对未来的憧憬里,隐约感到发生了什么大事。

    如今人到中年的郭永恒,偶然会登上校友录,回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印象中教室很整洁,但是桌椅却很陈旧,桌子的表面坑坑洼洼。入队那天特别兴奋,戴上了红领巾,激动得晚上睡觉才肯摘下来。”

    他依稀记得第一节课上的是语文,班主任于霞老师带着练习看图说话,课本里的一些内容,还留有1978年那个特殊的时代印迹。

    幻灯是郭永恒接触的最早的“动画片”。每当老师拿着幻灯机走进教室时,总会引起一阵欢呼。当时,大多数同学家里还没有电视机,郭永恒总是随身带着舅舅到广州出差给他买的收音机,引来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小时候玩具很少,他常自己动手做风筝、木车、铁环……“跟现在不一样的是,我们那时上课很紧张,但下课后该玩什么就玩什么,不像现在的孩子下课了还有那么多功课压力。”

    时光飞逝。1990年,郭永恒参加高考。在那个“父母的希望就是我的理想”的年代,作为电力工程师的父亲,希望子承父业,他第一志愿就报了华北电力。但阴差阳错,他接到了西南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家族中第一个接触石油的人。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收获了学业,也赢得了爱情。毕业后他和女朋友双双分配到天津大港油田。郭永恒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经天津去油田报到,发现一路上很荒凉,街上人也很少,很冷清,最高的机关大楼只有6层。现在,矗立在油田的高楼,早就超过了20层……


    结婚后,郭永恒享受到了单位分房的福利,从一间平房到两间平房,再到楼房……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了160多平方米的住房。“当年想都不敢想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

    1994年到2002年,郭永恒一直在东北、陕西、新疆等地从事井上技术服务工作。“一般都是在野外,干起活来常常是一天一夜,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在这一段时间,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还在委内瑞拉工作了3年,汉语、俄语、英语、西班牙语,成了他辗转不同国家的工作语言。

    现在,他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测井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的高级主管。做了多年的石油项目管理工作,郭永恒感触最深的是工作设备的变化:最初,是用钢丝把一个单点侧线仪器连上,放到井底测量井斜、方位,现在用的是随钻测量仪;一项任务原来要在野外花上两天以上,现在只要坐在宽敞明亮的计算机房,数据参数就了然于胸……

    “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这一代人没被耽误。”比较父辈的曲折成长经历,郭永恒对改革开放充满感情,对未来充满信心,“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每个人发展的空间,为我们开启了机会之窗,还会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22:4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